自2013年“三改一拆”行动开展以来,黄岩区把拆除违法建筑、创建“基本无违建区”当做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紧迫民生工程和难得发展机遇,集中一切优势资源和力量,以拆开路、以拆促改,拆出了风清气正新局面、美丽城乡新画卷和产业发展新空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其中,2019年拆除违法建筑290.8万平方米,实施“三改”199.2万平方米,考核排名全市第一。 一、通盘统筹去“创”,做到能动尽动、全线压上。 推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作机制,推动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一是建立齐抓共管工作体系。建立由书记和区长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周通报、月例会”制度。区四套班子领导领衔包干包案,各地各有关部门“一把手”主抓主管,将创无工作全面细化量化具体化到各村居(社区),全区上下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二是完善奖惩分明责任机制。制定出台《违法建筑分类处置暂行办法》等文件,将创建成效和工作经费、年度考核等相挂钩。对完成“基本无违建”创建的乡镇街道,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对工作滞后的单位,实施挂牌督办、末位表态等机制,推动责任落实、工作争先。三是营造全民参与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每周聚焦》、“美丽黄岩”等媒体作用,营造“有违必拆”的社会舆论氛围。同时,积极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发动群众理解、支持、监督、宣传“创无”,汇聚群众合力。 二、聚势聚力去“拆”,做到应拆尽拆、不落一处。 始终把“拆”字当作高质量完成“创无”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一是集中推进定时拆。规定每周三为全区集中拆违日,重点对体量大、影响面广、群众反映强烈的典型违建,优先拆除。对历史违法用地和历年卫片执法未处置到位件、省市媒体曝光件和重点信访件,集中清理。区里组建“无违建”创建微信竞赛群,全面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二是突出重点专项拆。大力开展百宗“违建王”清理整治、大棚房清理整治、宗教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违法建筑整治等专项行动,以点带面,强势推进全区拆违工作。如全面启动长潭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违法建筑清理整治,以临湖地带和环库公路视线可及范围为重点整治区域,三个月内完成长潭库区775个违建点位清理整治,复绿2.5万平方米。三是不留死角整村拆。以创建“基本无违建村”为载体,大力开展以村庄环境整治为主要内容的“三整治一提升”行动,全面清理村集体违法建筑、非法“一户多宅”和环境脏乱差等现象。 三、精心精细去“用”,做到宜用尽用、辐射带动。 以拆开路,注重拆后土地盘活利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百姓福祉。一是以城村双改加快城市有机更新。聚焦擦亮“千年永宁”金名片,坚持“拆、改、留”并举,不断美化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质。例如大力实施“官河古道”项目,加快“一江三河”沿线违建拆除,打造集城市景观、自然生态、人文历史于一体的精品休闲观光带。二是以旧工业区改造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制定老旧工业区改造三年计划,对老旧工业区块内存在消防隐患、危旧厂房等违建进行区块拆、连片拆。三是以全域土地整治破解土地要素制约。按照“全区域、全要素、全类型”理念,积极开展“六大行动”,全面推进全域土地整治,为产业发展拓展承载空间。四是以城市美丽行动实现民生福祉提升。系统推进“四边三化”,同步跟进绿化提升、节点打造和立面改造工程、创建精品示范道路。全面开展“三景一态”整治提升,打造江北公园、康体公园等一批生态休闲绿廊。充分开展桥下空间整治利用,用于公园绿化和绿道、文体设施、公共停车场等公益性项目建设,为群众提供多元化休闲娱乐场所。 四、疏堵结合去“控”,做到从严尽严、长治长效。 坚持疏堵结合原则,切实把“无违建”创建落到实处。一是“人防+技防”并重。加大网格化巡查防控力度,充分发挥防违控违管理系统平台作用,动态监测、精准打击、即查即拆。二是“拆房+建房”并举。在加大拆、管力度同时,引导和帮助群众合法建房,解决群众住房困难。全面落实农民建房带方案审批制度,个人建房审批时间由20日压缩到5日,提高群众办事效率。三是“督查+问责”并行。坚持把拆违纪律挺在前面,出台系列规定,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保障和推动拆违工作顺利进行。成立4个专项督查组,对因弄虚作假、不作为、乱作为等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严格倒查责任,严肃追责问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