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走好科技新长征 厚植发展新动能 以“创新制胜”再创台州民营经济新辉煌
        信息来源: 市委办公室(市档案局) 发布时间: 2022-08-17 15: 08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浏览次数: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把“创新制胜”作为“五大工作导向”之首,把“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摆在“十方面重点任务”的第一位。省党代会后,省委先后召开了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和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充分体现了省委深化实施创新首位战略的决心和力度,也为台州打开“转型升级”之门、开辟“再创辉煌”之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州矢志不移抓科技创新,过去五年里两次以市委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科技创新工作,先后作出“科技新长征”和建设“创新台州”的决策部署,提出“学城、产城、创城”互动,打造“全国地级市创新高地”。近年来,台州相继获评国家创新型城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科技指标实现“五翻番、五第一”。“五翻番”,就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00精英计划人才数、企业R&D经费支出、企业研发补助费用等五项创新核心指标实现翻番。“五第一”,就是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考核、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居全国第1,规上工业企业中开展R&D活动企业比重、每万家科技型企业上市数、企业使用创新券服务次数等居全省第1。

        台州民营经济的灵魂在创新。当前,全球科技革命深度孕育,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结构深刻重塑,台州民营经济发展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产业变革进入快速迭代期,正在渗透式“替代”传统产业。比如,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迅速扩张,据了解,2025年占比20%,到2035年将达到50%,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加快从动力总成、底盘、变速器,转向新能源电池总成。这对台州传统燃油车配套生产企业的影响很大,亟须转型。二是疫情下的产业加速转移正在“阻塞”加工贸易出口链路。受疫情影响,物流不畅、原材料和成本上涨等方面持续承压,鞋服、家具配件、电气机械等产业向东南亚转移比重正在迅速上升。疫情是推动产业加速转移的催化剂,其内在还是产业结构问题。三是部分领域出口替代“冲击”优势产业。比如,印度正在实施化学原料药国产化战略,2021年印度近70%的原料药从中国进口,计划到2029年从中国进口原料药减少35%。四是产业链核心技术“断供”“断链”风险不容小觑。当前,大国战略博弈加剧、疫情仍在蔓延、地缘政治冲突爆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大风险,比如,美国提出了建立由美日韩加中国台湾地区的全球半导体行业联盟“芯片四方联盟”。台州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断供”、重点产业链“断链”风险也可能放大。

        没有转型就没有出路,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台州“创新制胜”要重点聚焦五个方面,实现创新工作大变革、大提升、大突破。

        一是以“一弓一箭”为主体形态,重塑全域创新格局。台州是湾区城市,创新是湾区的标志属性。按照“产业东进、科创内聚、产创一体”的思路,谋划建设“一弓一箭”,交汇形成“极核带动、三湾联动、辐射全域”的湾区创新格局。其中,弓是纵向打造“滨海产业创新带”。主体就是临港产业带五大产业城,每个城都布局“创新核、制造核、服务核”圈层式产业创新生态,成为智能制造先行区、“专精特新”集聚区、创新提升引领区。箭是横向建设“台州湾科创走廊”,就是沿市区东西向轴线,以中央创新区等创新平台为核心,植入重大科技力量,汇聚高端创新载体,从西到东布局形成“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新兴产业”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二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打造世界级现代产业集群。产业创新是台州的优势和主攻方向。依托临港产业带建设,聚焦“五城十链”,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健康、未来汽车、精密制造等现代产业集群,推动台州制造整体跨代升级,打造浙江三大科创高地建设的硬核板块。新能源产业要打造“新能源汽车整车+新能源电池+车规级芯片+动力总成+智能汽车”的全产业链。比如吉利汽车,为抓住新能源发展机遇,临海基地加大创新研发,以跨越式决心推动转型升级。新材料产业要以临海、三门为主体,建设世界一流化工新材料基地,逐步带动形成全产业链规模超万亿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医药产业要大力发展医药CDMO,打造世界级高端医药制造中心。精密制造产业要主攻现代机床、光电产业,全力攻克“卡脖子”技术。比如海德曼公司,致力于高精密数控车床的标准引领、核心制造和技术突破,实现“进口替代”。

        三是以“数字变革”为关键变量,构建“泛在智能”新体系。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立足“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依托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突出“连接泛在、感知泛在、智能泛在”,全链条构建智能制造新体系。产业大脑要重点突破智能感知、分析能力,不断提升企业应用成效,大脑建设数量、质量持续走在前列,年底要创成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要以未来工厂建设牵引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打造新智造企业群体。

        四是以“工程师之城”为目标牵引,强化产业创新的人才支撑。坚持“塔尖+塔基”的人才引进战略,迭代升级人才政策,在高端人才奖励力度对标全国顶格的基础上,着眼台州制造之都的特点,以“培育卓越工程师、提升城市青和力”为指向,全面实施引人留人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国家工程师基地建设,深化国家职业教育高地试点,打通工程师教育培养、技能提升、职级评定、收入增长的全链条通道,形成技术工人和青年工程师竞相到台州就业创业的集聚效应。

        五是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根本指向,打造“十联动”创新创业生态。按照整体智治的理念重塑“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链接,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科技治理体系现代化。构建市县乡三级贯通的创新体系,以中心镇、工业强镇为重点,将传统小微园转化为人才科创园。持续完善开放创新合作机制,联合市内外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充分整合行业资源,加快组建光电等产业联盟,推动优势互补、相互配套、协同发展,促进产业链创新链顺畅运转。深入与上海技术交易所合作,加快打造台州区域技术交易中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