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信息来源: 市委办公室(市档案局) | 发布时间: 2022-04-20 16: 36 | 浏览次数: |
编者按
技术工人盼增加经济收入,更盼提高社会地位。围绕技术工人走向共同富裕,《新台州》编辑部会同市总工会,推出“浙江工匠”台州人物谱,聆听工匠故事,展现工匠风采,重塑工匠形象,奏响“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强音,让技术工人在“扩中”中收获更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梁军 长鹰信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中共党员,曾获浙江工匠、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台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梁军从事机械行业30多年,一步一个脚印,在本职岗位上亮点纷呈,从企业的骨干到管理,书写了不平凡的事业。
工匠精神体现于勇于创新
梁军2000年4月入职长鹰信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后,一直从事电机铁芯卷绕技术的研发工作,并把这项技术从汽车行业推广到电梯曳引机电机、冰箱压缩机电机、洗衣机电机、新能源电机等多个电机领域,使产品的材料利用率由原来的30%—40%提升到目前的70%—80%。
2002年,他对原来的铁芯卷绕驱动模式进行创新,产品合格率提升10%、生产效率提升30%,创造了3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该项技术一直延用至今,为节能降耗做出了积极贡献。对电动车定子铁芯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材料利用率提升38%,每年可节约材料1000多万元。电梯曳引机电机铁芯的卷绕技术研发项目,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对洗衣机电机定子铁芯的卷绕技术进行创新,采用齿头镶嵌技术,产品的材料利用率提升了25%。
2019年4月份,根据公司创新和技术降本的发展需要,组建研发团队,对冰箱压缩机的电机定子铁芯进行冲片改卷绕工艺的技术研发,经过多次反复的技术攻关,耗时8个多月,终于研发成功,定子铁芯的材料利用率由原来的38%提升到现在的70%。2020年3月,因公司对电梯曳引机定子铁芯的深度开发要求,对超宽轭部的产品进行卷绕技术的研发(轭部宽度达到22.6㎜),在失败中不断探寻和突破,耗时一年多终于研发成功,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梁军深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求得发展,不断学习和实践才有业绩,在公司工作20多年里,他共获得了10多项发明专利。
工匠精神体现于党性意识
作为团队的带头人,梁军除了自己钻研,还为公司培养了一批研发创新和设备维修的技术能手。创建省级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紧紧围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关键,开展“克难攻坚当先锋”行动,利用工作室这个平台为公司培养技师4名、高级工32名、中级工18名,为公司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梁军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最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把自己的追求融入到企业的不断发展上。在车间班组广泛开展项目攻关、合理化建议征集等活动,带领党员业务骨干在技术改造、工艺改进、技术创新等攻关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公司其他员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参与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
2017年,公司投资80万多元,建成1200多平方的党群服务中心,专属的党建阵地让党总支开展党组织生活更加便捷,活动也更加丰富。组建起一支30多人的党员志愿服务队,连续多年助力台州国际马拉松大赛,获得了大赛组委会和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对于未来,梁军还有许多的期许,他说:“我们公司党总支将致力于引领企业员工树立创新观念,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形成持续创新能力。”
杨炯 浙江台州美多模具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工程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浙江省劳模和浙江工匠。
2005年4月入职以来,杨炯从模具钳工学徒做起,兢兢业业,勤奋工作,成长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成功与荣誉的背后凝聚着他辛勤的汗水和无私的奉献。
敢于创新领跑行业发展
杨炯能熟练设计高难度模具后开始带领团队,以身作则做好标兵,业绩屡创新高,2019年团队产值达到1.2亿元。
他擅长结构和塑件缺陷问题的分析解决。2010年汽车电瓶件抽芯距离超300mm,因机台超要求,他凭自己的洞察力,发现生活中的多节雨伞是可伸缩,占用空间少,从而设计出多节油缸满足客户要求。2012年抽屉因机台问题,一度出现无法取件难题,后经他日夜画草图做计算终于设计出斜直顶一体,难题迎刃而解。客户随口提到模具在使用中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他把解决这些问题当成自己的使命,琢磨出利用地球引力,简化结构后只保留一个油缸,研发出无顶出机构模具,周期从60S降到45S,提效25%,机台从530T降到320T,模具材料费下降30%,得到海尔生产链的好评。
2017年,创新工作室成立,他带领团队挑起公司的研发重任。1出2骨架和罩壳(为行业首创双模)提效降本项目,被海尔表彰。基于大斜顶延时技术的空调中框侧罩面板一体成型模具为一套四合一产品的模具,为行业首创,被选为长三角地区劳模(职工)优秀科技创新成果。1出4风扇护罩:从1出1到1出2,再到1出4“汉堡”模,他为此项目研发前期工作就准备了一个多月,优中选优精益求精确认方案,最后此模具提高效率,降低制造成本90万元,并在2019至2020年先后被评为长三角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浙江省杨炯技能大师工作室。
入职以来先后申报专利有近20项,其中发明专利10余项,已获批专利12项。
互帮互助展现高尚品德
杨炯给予家人的太少,给予别人却很多。在员工中威望很高,是位受大家欢迎的热心人。
为更好地带好团队,他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不断为自己充电。参加海尔、海信、美的等公司新品技术研讨会,将学到的东西耐心毫不保留地传授他人。与公司各部门加强合作,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保证模具设计可靠性,为公司的人才培养和创新的精神贡献新的动力。
他始终坚持“授人以渔”的原则,助力模具行业的发展。把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和热情传递到校园,“燃烧”到社会。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为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学生授课,让他们理论结合实际,提前感受“实战”,进入社会后能快速与企业“接轨”。到台州技师学院,给新生讲“开学第一课”,传递工匠精神。积极参加劳模工匠服务队,为当地中小型企业组织培训,与它们共同成长,为行业发展作贡献。
杨炯以其实际行动给员工起到了积极向上的模范作用,为模具行业的人才培养也做出无私奉献。
王建平 八环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改造领军人、高级工程师,荣获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优秀奖、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省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二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十四次党代表、浙江省劳动模范。
30多年来,王建平扎根轴承行业,刻苦钻研,从一名文化程度不高的普通工人,逐步成长为生产一线的领军人物与技术创新能手。
迎难而上的多面手
“我们要定一批轴承,需要承受160℃的高温。”“转速每分钟十万转以上能达到么?”客户提出的每一个严苛要求,就是王建平要攀登的一座座高峰。
初到企业时,面对复杂的机械,他感到茫然:“一开始什么都不懂,就呆在磨床边,花了两年时间来熟悉工作。”王建平虚心向老师傅学习,很快就熟练掌握了磨床设备的使用和维修,对操作的设备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学懂吃透。不久,他所操作的设备每月生产出来的零件不仅产量最高,而且质量最好。硬是凭着“学技术、钻技术,努力成为机修精英”的决心,他熟练掌握了先进设备的生产、维修技术,成为了真正的设备“多面手”。
在王建平的主导下,创造性地实现平面磨和无心磨机床的全部连线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机器人销售形势喜人,生产瓶颈问题突出时,他积极带领技术团队深入生产一线进行摸排,采取拱形连线,实现一人多机协同操作,生产效率翻倍增长。他还热心授艺,成立“职工科技创新工作室”和“王建平技能大师工作室”,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攻关等工作,先后为公司培养了高级技师4人,技师116人、高级工等260余人。
如今,王建平总能胸有成竹地将客户的难题一一化解,他还和团队设计制造了国内首创的汽车轴承防渗漏试验机、高温高速寿命试验机20余台,直接产生效益百万多元。
“要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打造无可挑剔的一流产品和服务。”这是王建平一直践行的“工匠精神”。
巧妙设计赛诸葛
王建平密切关注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趋势。从设备操作到机械修理,再到系统的技术改造,他被同事们称为“小诸葛”。
截至2021年底,王建平和他的团队共调试安装机器设备900多台;制作、改装各类机器设备1000余台;累计完成设备自动化连线60余条;解决技术难题600余项;提出合理化建议上千条,创造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
由他主导,对八环制造四科进行重新连线,由原来一人操作3台机床变为一人操作五六台;对车间进行集中供液压改造,原先50多台设备,每台油泵电机1.5千瓦,液压油平均每台50千克。改造后,现在2台7.5千瓦油泵集中供压,液压油用量500千克就能满足要求,大大降低了用电量和用油量。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轴承寿命可靠性试验机、轴承注脂器等受到用户的高度评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创造效益1000多万元。他以公司台州新基地“搬、改、扩”为契机,实现了所有生产设备的柔性磨装生产线生产,桁架机械手抓取上下料,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助力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
王建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敢为人先,勇创一流”的企业精神和精益求精、只为追求更高、更好的新时代工匠精神。
王光挣 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模修班班组长、高级技师,台州市首席技师、首批浙江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机械工业“技能标兵”。
他曾以“0.01毫米”极高的精准度在全国模具工大赛中一举夺魁,在王光挣光彩夺目履历背后,是他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与企业共成长的执着和坚守。
王光挣认为,自己获得的一切都是因为得到国家政策和公司培植的支持,让他有机会不断提升技能,在技能大赛舞台上尽情发挥。他希望未来可以通过技术传承和人才培养,带领自己的团队一起当好民族汽车模具的守护者。
成功源自一点一滴的积累
王光挣从事模具行业已有28年,2000年加入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刚进入公司的时候,模具基本都靠手工操作。那时候的他模具维修经验还不够,与别的老员工相比,返工更多。他觉得做汽车模具又苦又累,曾一度想过放弃,但在师傅的开导下,渐渐明白做模具是一门手艺,是个技术活,把技术学好了,自然不觉得辛苦。
从那时起,他首先开始加强对模具的学习和研究,多读书多实践是他的秘诀。只要遇到有关模具知识的书籍,他就如获至宝,下班后也总要去书店转一转。就这样,他将看书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其次就是反复的实操练习。特别在2010年,为获得全国模具工技能大赛的参赛资格,王光挣利用一切时间进行实操训练,为了又快又好地完成工件制作,他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训练要求,手心多次练到起泡;理论上有遇到不懂的问题,他查找资料,研究到深夜。天道酬勤,全国模具工大赛中的工差要求是0.02毫米内,而他却以“0.01毫米”极高的精准度一举夺魁,并被授予全国机械工业技能标兵的称号。
“我在训练时提高难度,要求自己在0.01毫米内进行打磨,这个精度要求非常高,相当于头发丝的1/5,”王光挣解释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和磨炼,他也慢慢由一名学徒工,逐渐成长为国家一级高级技师。他不再觉得工作辛苦,反而更加喜欢钻研,并为自己熟练掌握了技术感到自豪。
誓与团队共护民族汽车模具行业
在荣誉面前,王光挣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而是多了份责任和担当,想着将技能和经验传授给他人。
车间里先后成立了“模具钳工技能大师工作室”“王光挣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班组,主要负责解决生产中的各种疑难问题,并通过师带徒技艺传授,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在王光挣的热心与指导下,多名班组成员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有的还获得“集团技能能手”和“全国优胜奖”等荣誉称号。在徒弟眼中,他简直就是模具能人,既懂得模具理论知识,更擅长实践。
王光挣说,创建工作室的初衷是利用这个平台更好地组织和培养团队,为企业解决困难,同时通过不断地学习交流、传授技艺,提高员工的技能素质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敬业精神、工匠精神。
他认为,个人能力再强也比不过一个团队,只有更多人团结在一起,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守护民族汽车模具行业。王光挣表示,要继续发扬大师工作室这个平台的影响力,通过“师带徒”传授技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技能人才,为汽车模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王芊芊 国网浙江温岭市供电有限公司变电运维班技术员、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台州市第二届首席技师、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王芊芊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任何豪言壮语,在平凡的电力一线,她以踏实的工作作风,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谱写着自己平凡而灿烂的人生。
干一行 爱一行 精专一行
王芊芊自从杭州电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毕业后,在变电运行这个岗位上工作了29年。倒闸操作棍既粗糙又笨重,并不适合女性操作,王芊芊说:“虽然辛苦枯燥,但开关分合,却关系着千家万户。”
王芊芊曾有多次机会可以调离变电所值班岗位,“我当时也有过动摇、很矛盾,但是后来想想,除了专业,我干不了别的”。朴实无华的话语中流露了她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职业精神。
同事们说:“单位组织的各种培训班上,都能看到王芊芊的身影,由于刻苦学习,她后来业务越来越专精,现在单位新进的员工都要在她那儿先培训”。如今的王芊芊已经是温岭供电公司变电运检中心的主要业务骨干,她一步一个脚印,兢兢业业,潜心电力一线工作,用责任心守护着变电工作的安全,成为行业的佼佼者。王芊芊先后荣获“2007年台州供电系统变电运行技术比武第一名”“2009年度台州供电系统运行操作能手”“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帼国标兵”“台州市第二届首席技师”“浙江省劳动模范”等荣誉。滴滴汗水换来的荣誉,显示了她对人生价值的不断追求。
当能手 做标杆 当好教头
自参加工作以来,王芊芊始终把岗位当能手,攻坚做标杆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她说:“安全是电力系统永恒的主题,一旦发生事故,会付出惨烈的代价。我不希望身边的同事朋友去承担这个代价”。为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王芊芊主动申请到生产一线对员工进行现场培训,模拟教学,并成立了“王芊芊劳模创新工作室”,旨在培养新进员工。
王芊芊因其卓越的执教能力和显着的培训业绩,荣获“2014年浙江省电力公司百对好师徒”。她对工作的严谨基于她对工作的尊重,她对员工的严苛源于她对同事的关心。正因为王芊芊对工作的一丝不苟,使得她一直保持着工作“零失误”的纪录。正是因为她对团队的负责,使得她所带的班组有着强烈的安全意识,2014年她负责制作的班组安全展板,荣获浙江省班组安全文化展板二等奖,所在的班组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
勤学习 苦钻研 善于创新
王芊芊说“以前我只知道刻苦学习,埋头苦干。当了技术员后才越来越清楚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驱动力,要与时俱进”。
从业务骨干转变到团队的引领者,王芊芊看问题从具体的点拓宽到了面。她善于发现运行工作中的短板,于是就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改革创新中,此后,王芊芊和她的工作室团队成员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获得大小奖项20个,其中省级以上奖项8个,发明专利1个,实用新型专利6个,软件着作权2份,2个项目通过国家专业机构测试。谈起那段研发的日子,同事们回忆王芊芊不但和班组一起加班加点,还心系着一线值班人员。不管多晚,只要是一线值班人员来电咨询,她都会耐心解答,还经常主动询问值班状况。同事们说:“每晚好像都是她在值班。”
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为了更加灿烂的万家灯火,王芊芊就这样在变电岗位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用勤劳和智慧、心血和汗水谱写人生新的乐章。
查昭 浙江万得凯流体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总监、高级工程师,入选新时代浙江工匠、台州市特支计划人才,先后荣获浙江省标准化先进工作者、台州市第八届拔尖人才(高技能类)、台州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浙江万得凯流体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一线,总有一个忙碌的身影在来回奔波,他或检验产品,或对比参数,亦或和工人攀谈了解产品情况。他就是该公司技术中心总监查昭。他来自湖北省浠水县,本科毕业后,就从未离开过自己热爱的生产一线,一步步从一名普通车工成长为技术骨干,相继设计了30多个系列320多种新产品,改进了100多项产品加工工艺,参加起草了相关行业国家标准5项,其中4项己发布实施。
勇于探索敢为人先
据不完全统计,玉环各类阀门企业超过1300家,大部分都是以高铅黄铜加工为主。国际上最近10年开始重视环保型的低铅和无铅铜的生产,特别在美国要求进一步降低铅的含量后,当时玉环黄铜阀门企业面临着无法进入美国市场销售的境地。为了进入美国市场,公司让查昭来研究无铅铜的配方以及加工方法。此后,他在生产车间将不同配方进行组合生产,他每天灰头垢面穿梭在车间与实验室之间做测试,毛坯问题解决后,又到机器加工车间用各类不同材料、不同结构的刀具进行切削加工,做切削性能的研究,并进行抗拉伸试验、300公斤高压爆破试验、寿命测试、15天氨薰开裂测试等。
2011年公司开始大量生产c46500材料的无铅铜阀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用来打孔的钻头和车刀发热、断刀很严重,一天加工下来,刀具的损坏有十几把,导致加工成本非常高,生产效益也很低。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查昭带领攻关小组成员,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试验,创新出了正反两面凹形S锥度槽的刀具,解决了刀具发热易磨损和铜屑排不出导致的断刀现象。经财务部成本会计统计,新刀具加工的产品近三年为公司节省成本12600万元。
当好技术带头人
2013年万得凯铜业有限公司与美国百年历史的APOllo(阿波罗)公司谈合作时,在客户不提供实物样品、不提供图纸,只提出一个构想的情况下让公司试样,查昭接到公司领导下达任务后,一直寻找方法解决工装夹具如何使钢与铜连接成一个整体的问题。一次偶然的经历,他想到将工装夹具加工成12片花瓣形,使扣压受力均匀无任何变形,同时在每片花瓣形夹块上增加了弹簧,实现了自动开启关闭。正是由于这次的改造,客户当时就下订单合作。最近三年,公司应用他创新技术进行设计与开发的产品出口创汇721.8万美元。他还主持了“可视化环保过滤器项目”“可旋转温控阀项目”“模块分水器项目”等公司重大新项目开发,获得国内外各类专利几十项,产品通过美国UPC、NSF、加拿大CSA、法国ACS等认证,为公司拓展稳定北美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查昭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提高每个一线技工的技能才能使公司持续发展。为此,每年他都会利用自己的专长为各生产一线员工做针对性的加工工艺、产品质量控制培训,目前有超过3000人次接受过培训。查昭带的学生中有两人获得玉环市技能大赛二、三等奖。
查昭几十年如一日全身心扑在技术研究上,为工作精益求精,为质量执着追求,完美地诠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丁淑雯 天台悦木茶叙工作室负责人,国家一级茶艺师,曾获首届中华茶奥会红茶组茶汤PK赛银奖,连续五年任中华茶奥会裁判员。
天台山区,山高多雾,种茶历史悠久。据《天台山全志》记载,早在东汉末年,高道“葛玄植茶之圃已上华顶山”。弥久的茶史,就会产生茶人。丁淑雯就是“天台山茶人”的金名片之一。
一茶一世界,一味一人生。她习茶八年,秉承“借茶修为,以茶养德”的茶修理念,脚踏实地、开拓进取,致力于茶文化的传播,打破茶艺表演流于形式的传统现象。本着“技法和心法并重”的带徒模式,丁淑雯在学泡茶的同时植入怎样为人处事的道理,为行业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专业技术人才,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
优秀是一种习惯
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35岁时事业无波澜,生活归于平淡。但35岁的丁淑雯却并不这么觉得,爱上茶艺的她毅然决然地辞去金融行业的高薪工作,走上了习茶之路,开始了创业。
第二名,是丁淑雯参加天台县首届茶艺师技能大赛的成绩。老师的评价是:手法标准,绿茶茶汤质量不够好,因为泡茶时水温不够。那一刻,她明白,茶艺需要内外兼修。理论、指定茶艺、创新茶艺,这是丁淑雯学习的三块主要内容,她一个个动作练习,直至规范。单单一个注水动作,她就练习了一个星期,每天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练习到晚上8点。为了泡出茶的最佳口感,丁淑雯不厌其烦地尝试用不同的温度去冲泡绿茶。
在茶修的道路上,内心总有个声音告诉她“可以做得更好”。这些年,丁淑雯步履不停,不断学习进修。在习茶的8年时间里,家里每个角落都堆满茶叶方面的书,一有空就翻阅。她还不辞辛劳先后走访了云南、武夷山、潮州等大部分名茶产茶区,远涉国外老挝考察当地茶山,向当地的茶农虚心学习。
在丁淑雯的不懈努力下,她考取了一级评茶师,相继荣获台州市茶艺师大赛一等奖、首届中华茶奥会红茶组茶汤PK赛银奖、全国高职院校大学生茶艺师大赛裁判员等多项荣誉。
茶修更是德修
丁淑雯秉持“借茶修为、以茶养德”理念,把茶修上升到德修层面,自己积极参与各类公益茶事活动,努力推动茶文化传播,多次担任茶艺大赛公益主持人。她积极承办茶文化讲座,传授泡茶技巧。拓展各种形式的茶文化传播路径,参与天台旅游推介会、慰问驻守华顶部队官兵、敬老茶会、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等等,并经常组织公益茶之旅,宣传天台山茶文化。
为更好地传播茶文化,实现以茶育人。2014年,丁淑雯开始组建团队打造茶艺培训项目,面向天台县内教学的基础上,向周边县市及全国各地扩展,力行“传、帮、带”职责,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年龄层次和性别上,在青年学茶,妇女学茶居多的基础上,逐步引导了老年、儿童、男士学茶,为整个台州市乃至全国各地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专业规范的茶艺教师队伍,以及一批茶艺技能传播者,引领了全民习茶氛围。
近年来,丁淑雯培训茶艺师及评茶员近2000人次,学员遍布全国各地,学员年龄跨度大,有老年也有儿童。培养的一批技能型优秀人才在各类比赛中斩获佳绩,指导学生参加2019年浙江省茶艺师大赛获一、三等奖各1名,台州市茶艺师大赛一等奖1名,指导学生参加多届天台县茶艺师大赛,成绩名列前茅。
丁淑雯坦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小成长于“江南茶祖、韩日茶源”的天台,自幼耳濡目染天台山茶文化的熏染,深深热爱这门技能,她希望为茶文化事业的传播作出更大的贡献。
朱杰 获中国烹饪大师、中餐烹调高级技师、中华金厨、中华刀工王等荣誉称号,捧得第二届中餐世界大赛、首届澳洲鲍鱼创新设计大赛、首届浙江电视烹饪大赛冠军。
仙居人朱杰,人如其名,杰出的他,有着80后的朝气。偏瘦的身材,高高的个子,棱角分明的脸庞上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显得斯文沉稳。他给人的第一印象,让人难以将他和他的厨师职业联系在一起。
兴趣使然 勤奋领路
朱杰从小喜欢做菜,15岁的他便打定主意好好学习这门手艺,将来成为一名大厨。
年轻的他怀着美好的心愿考进了绍兴工业学校厨师专班开始了学厨之旅。想象是很美好的一件事,但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厨师却是非常辛苦的事,特别是刚开始做学徒的时候,每天起早贪黑,红案、白案、酒店管理、翻锅、刀功,样样都要从头学从头练。
厨师的技艺全在刀上,刀功讲究熟能生巧,只有每天不断地练习,才能进步。刚开始学的时候朱杰也没少吃苦,由于没找到窍门一不小心,手上没少流血。但他却说,那些年手上留下的伤疤是努力送给他最好的荣誉证书。
在校期间,学校还会安排他们到各酒店实习。实习生说白了就是学徒,夏天的厨房就像一个大火炉,忙的时候汗水湿透整件上衣。学徒要在厨房连轴转,还要眼疾手快,师傅需要什么就递去什么,什么食材缺了,就赶紧清洗准备。冬天天气寒冷,每次洗菜洗碗的时候都冷得直打哆嗦,手上生出了一个又一个冻疮,冻疮烂了又好,好了又烂。
“但是为了学做厨师,这些都是必须要承受的。可能那时候年纪小,虽然每天很辛苦,但是因为是自己喜欢的事,还是过得很开心很满足。”朱杰说,那时为了能有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他都是最早到厨房开门,最晚离开的一个。
几年间,在老师的介绍下,他先后辗转各个城市的酒店,跟不同的厨师学拿手菜。有时候为了学习,他自己到各个酒店去应聘,如果酒店说不需要招人,他就提出不要工资,免费帮工。往往到最后,都会因为他的努力和勤奋赢得大家的肯定,酒店也都付给他工资。就这样,为了学习各种菜色,朱杰先后到过30多个城市,吃过许多苦,可他说自己是幸运的,每个阶段都能碰到一位导师引领他,让他少走了许多弯路。
推陈出新 传道授业
经过近8年的积累,2005年,朱杰回到了仙居成为了当时仙居招待所里的厨师长,随后他先后到东方大酒店、神仙居山庄掌厨。2010年,他开设自己的酒店“独品味庄”,以准确的市场定位和相适应的菜肴特色征服了食客,赢得了良好口碑,悄然间成为了仙居餐饮市场中的一大亮点。
餐饮界中有句老俗话叫做“学人者生、似人者死”,说的就是菜肴创新的真理。朱杰积极推动农家乐菜品创新,负责组建仙居菜研发中心,经过多年的挖掘调研和改良优化,梳理出近600道标准化地方菜肴并拍摄制作流程教学视频。他清楚地认识到好技艺需要传承,就踊跃参加“师带徒计划”,成立“杰出台州工匠技能工作室”“仙居菜研发中心”“台州市朱杰技术技能传承创新工作室”,培养了高级职称的技术骨干近100人。其中,王浩、陆帅伟等多人获“台州市技术能手”“浙江省技术能手”“浙江省金蓝领”。
朱杰常说:“菜肴的核心价值首先必须坚持以健康为中心,在这基础上,加上自己对餐饮的理解,和不断学习中获得的创新灵感,只有这样餐饮才有永恒的生命力。”
林程峰 台州市百达电器有限公司工装车间主任,先后荣获浙江工匠、浙江省工具钳比赛二等奖、浙江省机修钳比赛二等奖等荣誉。
“师傅带徒弟”是一种延续千年而如今渐趋没落的古老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随着“工匠精神”的弘扬,这种关系又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1岁从事模具钳工岗位,凭借对专业的热爱,对细节至善至美的追求,他不仅掌握了一流的技术,还带出一批优秀徒弟被评为台州工匠、台州市劳动模范等,他就是林程峰,台州市百达电器有限公司创新工作实验室的领头人。
1986年出生的林程峰,毕业于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2007年,林程峰进入了台州市百达电器有限公司从事工装模具设计制作。15年来,他一心扑在改善和革新产品技术上,从一开始跟着师傅认真学习技术,自我摸索,到后来探索不断创新,经过多年的磨砺,如今的林程峰已成为企业工装车间的主任。
“这个毛疵怎么产生的?生产过程中应该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更好地改善这类问题……”在台州市百达电器有限公司创新工作实验室里,林程峰把团队成员纷纷召集过来,针对汽车发电机极爪零件日前遇到的质量问题,开展现场讨论分析。 “一个行业如果停滞不前就会被淘汰,我们存在的目的就是不停地去做质量的改善。” 林程峰介绍,创新工作实验室自2012年成立至今,召集了企业里各部门优秀的员工一起参与到工作过程中来。主要的工作是针对企业产品的技术改善和质量改进。
小改革为公司提供大效益。据了解,近年来,林程峰带领其团队先后参与散热器铝端盖锻坯形状和模具结构改进、爪极机加工自动化升级改造等8项工艺改进,在爪极、卡钳、轴叉等项目改革上为公司节省700余万元,在先进金属变形领域和高度集成的自动化机加工领域两方面增强了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同时,完成年产1440万件发电机爪极生产的技术设计、工艺改进、工装优化,每年为企业节省400万元,模具费用占比下降50%。此外,他带领的创新实验室先后被评为省、市、区级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实验室,获得实用型专利9项,发明专利6项。
凭借自己微薄之力,带动一群热爱机械行业的年轻人,为整个行业注入更多发展动力。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他就会带领整个团队深入探讨,查询分析各种原因,甚至连续加班到凌晨,只为让产品能够更精益求精。在他的带领下,团队不断打磨技艺,选送人员参加省市级技能比赛屡屡获奖,先后有2人获台州劳模,3人获台州工匠,1人获台州杰出工匠,2人获浙江工匠。自2010年开始,林程峰已帮助企业培养了10余名优秀技术人才。
有人说,人生中能拥有伟大的师匠,是无上的幸福。林程峰不遗余力传授技艺,以一人之力点亮了无数求知若渴的心,成就了台州“工匠之城”的美名。
姜仙聪 三门技师学院数控车实训指导教师、高级技师、台州市数控专业学科带头人,荣获浙江工匠、台州市劳动模范、台州市首席技师、台州市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姜仙聪毕业于职业学校,善长于数控车床实训指导。读书期间,他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省市县(区)各类技能竞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2009年参加浙江省数控技能大赛数控综合项目比赛,荣获第2名;2010年参加台州市第七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生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获一等奖。自2016年参加工作,他连续4届获台州市职工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技能竞赛一等奖,被授予“台州市技术能手”。目前已经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为人师表 技术过硬
他深知,拥有良好的师德、永葆一颗热爱学生之心的重要性。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渊博知识和终身学习能力是成就事业的坚强双臂。为此,他如饥似渴投入学习,以不断提升人生理想的圆梦能力。他是全校公认的“学习型教师”,一直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学法,精心处理好教学的每个环节。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虚心向经验丰富老教师请教,十分珍惜每次学习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教学过程中,他不断摸索探讨,大胆尝试创新,总结教学方法,积累实践经验,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要求,力求尽善尽美。面对成绩和荣誉,他没有沾沾自喜,有的是更多的冷静与思考。他清醒地知道,过往成绩只是他生命长河中刚刚掀动的几个浪花,与“卷起千堆雪”还相差很远。他始终执着追求,初心不改,不忘使命,坚守自己的教育梦想。
认真踏实 育新工匠
作为中职的青年教师,他始终坚守初心,以培养新时代新工匠为使命。工作上,他任劳任怨,几年教学下来,他各方面能力在青年教师中都是最优的。他敢想敢拼,竞赛辅导是没日没夜,每年寒暑假,学校实训室总能看到他的忙碌身影,对他来说,竞赛辅导是没有寒暑假之分的,是“全年候”的。因时常坚持在工作岗位,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他深感愧疚,但家人理解他的工作,不断给他宽慰,家人的支持是他执着工作的无尽动力。
近几年,他所指导的学生在省、市、县技能大赛上获得骄傲成绩:一等奖5人次,二等奖12人次,三等奖17人次。同事们都把他对学生的用心良苦看在眼里,都不由得称赞他舍小家为大家的工作作风。他将满腔的爱赋予学生,他相信每一颗种子在爱与责任的沐浴下,都会长成参天大树。
勤于思考 提高素养
在当今科研兴教,呼唤反思型、研究型教师的新形势下,他坚持潜心钻研教材和实训设备知识,广泛汲取营养;反复研讨新课标,捕捉新的教学信息,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坚持业务自学,并及时进行反思。他也常与同科教师切磋技艺,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七八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汗水付出,姜仙聪老师也得到了社会高度肯定,2017年相继被评为“台州市劳动模范”、“台州市首席技师”。他是三门县劳模工匠技能服务队成员,2016年11月,被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省“金蓝领”身份被送往美国参加数控加工培训。他参与编写的《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作为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优秀教材,在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多年来他丝毫不敢懈怠,他表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将立足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教研工作,在教育这片田园里勤奋耕耘,积极探索,奉献无悔的青春。姜仙聪坚信“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只要辛勤耕耘,挥洒汗水,一定能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让桃李满天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