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信息来源: 市委办公室(市档案局) | 发布时间: 2022-04-19 10: 17 | 作者: 郑钦南 | 浏览次数: |
清高宗乾隆年间,路桥邮亭附近出了一位极富正义感的秀才,姓蔡,名涛(原名人麟),字少海。他生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卒干道光十七年(1837)。
蔡少海天性聪明,自幼读书过目不忘。书院中许多同学一天只能读三四页,有的连三四页也读不熟,他却一天能读百把页,并且能读得滚瓜烂熟,津津有味。老师叫他背书,不管哪一页,他都能竹筒倒菜子似的,背得非常流畅,因此经常受到老师的赞扬、同学的羡慕。
蔡涛从小胸有大志,以匡济天下为己任。用功读书,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管是做诗,还是写文章,拿起笔来,思如泉涌,一挥而就。诗词常与杨晨等互相唱和。蔡涛好学的名声不胫而走。
喜欢奖掖后进的洪家兆桥西王村贡生王培槐老先生,在多次听到他好学能文的事迹后深受感动,就主动地将家中好几万卷藏书无偿地赠送给他,供他广泛涉猎。蔡涛高兴极了,立即跪下拜谢王老前辈对他的关心和鼓励。蔡涛不仅熟读《十三经》《廿四史》和诸子百家,还熟读《金刚经》《法华经》等许多佛教经典。不仅对天文地理、历史掌故了如指掌、如数家珍,还通晓佛学,深悟禅理。后来经过考核,为台州六县秀才之冠,为浙江学使阮元、刘凤诰所激赏。
蔡涛秉性刚直,具有台州式硬气。对许多社会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从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他常说:“官府以货赂苞苴为常事,缙绅以出入武断相夸常。”“黠者强者乘舆马,懦者弱者饫饥寒。”“当今之时,膏粱其口者,滑脂其中者也,骨鲠其操者,抑塞其遇者也。”深刻地揭露了地方官吏敲榨勒索,草菅人命,并指出社会症结是“有良相而无良吏,有强棍而无强兵,有乱胥而无乱民。”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嘉庆十八年(1813), 血气方刚的蔡少海因伯兄犯事,为其辩护。大堂上据理力争,言语冲撞了县太爷而被革去功名。次年五月,又遭横祸,被诬入狱。打官司要花许多钱财,妻子只好变卖田产,上下打点,才得以出狱,重获自由,但家道却从此败落。
蔡少海回家后,回忆父亲临终时说过的话:“汝棱角太露,吾不见汝之有成,而或挤之于壑也。”痛定思痛,觉得做人确实不应锋芒太露,便杜门谢客、专心读书。他经常贫病交加,饥寒交迫。可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道光十四年(1834) ,见义勇为的蔡涛,又为诸生抱不平,结果被当地豪绅诬陷入狱。
在黄岩监狱押解上路前,伯母差人来送行。蔡涛一见伯母的家人,忽然想起,自己曾经答应要为她作寿文,便立即在狱中挥毫疾书,交他带去。蔡涛心知年已五十,归期无望。又为母亲写了一篇寿文。妻子和小妹与他结伴同行,一直送到临海马头山下。这时,天上一钩新月,灵江潮水上涨。蔡涛百感交集,叫她俩不要再送,并在凉亭中写下了《道光甲午遣戍陕西别妻妹》:“二十年来贫入骨,四千里外老从军。不知此去因何事?试仰青天问白云。妻孥此去直为累,泪尽樽前撒手行。寂寞马头山下望,一钩残月夜潮生。”
蔡涛被押解到西安后,陕西巡抚在接收人犯时,升堂讯问他所犯何事?蔡涛伏案下草骈文数千言呈上,历述被诬始末。巡抚见他言词恳切,文才出众,被诬可信,遂心生同情,不仅不为难他,还允许他设帐授徒,自谋生路。陕西蓝田县令听说蔡少海才高学博,立即聘请他为师爷。两人志趣相投,如鱼得水,成了好朋友。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时间,蔡涛得了急病,药石无效,撒手人寰,亨年53岁。蓝田县令将他葬在县城南门外。
蔡涛天才俊逸,为人正直,一年着有《夭香楼诗存》《然藜闽诗草》《戍秦纪程集》和《山海经汇编》等,并为《泾阳县志》作序。《台州府志》和《黄岩县志》均为其立传。后人评曰:“黄岩古代诗家中不可多得。”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