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台州不负山海 山海定不负台州
        ——绘就山海水城美丽画卷
        信息来源: 市委办公室(市档案局) 发布时间: 2022-03-04 16: 22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浏览次数:

        “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唐代诗人杜甫笔下的台州山海形胜、风光旖旎。如今的台州山水相依、生态优美,是一座山、海、水、城和谐共生的生态福地。全市拥有2处国家5A级旅游区,4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世界地质公园。

        践行“两山”理念

        开启美丽台州建设新征程

        2016年7月,我市启动美丽台州建设,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拉高标杆、争先进位”的总要求,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主线,全面推进“811”美丽台州建设行动,着力建设美丽台州。

        2018年4月,我市召开“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建设新时代美丽台州”大会,探索生态保护系统化、环境治理全域化、城乡环境景区化、公共服务优质化、社会文明风尚化的实践路径,以城市格局空间美、生态秀丽环境美、精致风貌品质美、人居和乐生活美、文明风尚心灵美的“五美”为着力点,深入推进美丽台州建设。

        2021年8月,再次召开美丽台州建设暨全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精神,加快推进更深层次、更为系统的生态变革、美丽革命,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努力建设践行“两山”理念标杆市、美丽浙江建设样板区、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地。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忠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融入浙江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坚持厚植生态文明,着力推进全链条防控、全形态治理、全地域保护,奋力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台州新画卷。台州六度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连续七年获评美丽浙江(生态省)建设考核优秀。

        山水林田湖海一体推进

        打响四大污染防治攻坚战

        冬日的台州,天台山上浩渺烟波,诗意盎然;飞龙湖畔水清岸绿,百鸟翔集……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画卷铺展开来。

        “十三五”期间,台州生态环境整治交出亮眼成绩单:全面完成剿灭劣V类水质断面任务和10个国家“水十条”考核断面水质达标任务,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100%,治水工作3次荣获“大禹鼎”。治土先行区建设通过国家终期评估,在全国六个先行区中名列前茅。2021年,台州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94,全省排名第3,稳居全国重点城市前列……

        一组组喜人数据的背后,展现的是台州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殷殷嘱托的担当。

        自踏上“美丽台州”建设的征程以来,台州市坚定践行“两山”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打响“治水、治气、治土、治废”四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实行山水林田湖海 一体推进、一体治理,为美丽浙江建设提供了生动的台州样板。

        ——在治水上下“真功夫”

        大系统治水,构建“三区两市”协同治水体系,编制“山海水城”规划蓝图,以“一规”统全局、“一江”带全线、“一测”牵全域,做好水域系统规划、主要江河重点整治。

        大循环治水,坚持以打通断头河为突破口,编制“五湖四环”河湖江海循环圈,开展江河湖库连通联网建设,让水充分流动起来。目前,已修复河湖生态缓冲带16.44公里,建成省级美丽河湖37个,建设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630.7亩。

        大项目治水,坚持实施供水保障、平原扩排、强塘除险、水系治理、截污治污等“五大百亿”治水工程,全面掀起治水兴水大热潮。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完成101个镇(街道)、85个工业园区、1203个城镇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创建行动。

        “十三五”期间,台州总体水质从中度污染转为良好,水环境质量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由64.5%上升到93.6%;省控以上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由53.8%上升到80.8%;县级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台州湾入选全国首批三个美丽海湾推荐案例之一,并在生态环境部作典型介绍。

        ——在治气上下“硬功夫”

        “硬核”治气。深入开展扬尘、烟尘综合整治提升行动。对全市109个扬尘综合整治任务、306个锅炉和炉窑烟尘综合整治任务实行清单化销号管理,每月开展监测,多部门联合组织实地督查,并布点50个道路空气微站建设,完成70个露天焚烧高空了望系统建设,持续加强城乡面源污染监测。

        “靶向”治气。从源头治理、过程控制及末端处理等方面深入推进医化行业废气综合整治,全面推进5个医化园区智慧环保监管平台建设,打造可预警、可溯源的“洁净园区”空气质量监控体系。

        “清洁”治气。成立绿色涂料源头替代技术专家服务组,在全市眼镜、水泵、工艺品、电动车制造等特色行业中开展源头替代试点,举办绿色替代技术经验交流会引导推广,大力推进低VOCs源头替代。

        “联动”治气。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及时修订台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配套制定应急减排清单,在重点时段对环保绩效水平不同的工业企业,实施差异化应急减排。

        “十三五”期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国重点城市前列。2021年,PM2.5平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相较于2015年下降了16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为41.0%;PM10平均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相较于2015年下降了17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为27.9%。去年我市城市空气优良率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PM2.5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三。

        ——治土上下“苦功夫”

        消除污染源头“欠账”。抓住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的“牛鼻子”,有效降低重点行业污染土壤风险,切断土壤污染途径。实施医化行业“退转升”,出台实施医化行业土壤污染防控技术指南,着力从源头上消除化工污染。规范废旧金属拆解行业和涉重金属行业,彻底清理场外非法拆解“毒瘤”,逐步集聚选址不合理涉重金属企业入园,并对入园企业实行全流程、全方位、全天候监管。五年多来,全市累计完成重点监管企业土壤及地下水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改659家次、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报告282家、尾矿库封库或整改5个、固体废物堆存场所46家。

        开出治土良方“还账”。“十三五”期间,全国土壤污染防治经验交流及现场推进会在台州召开,台州治土模式和经验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中国先锋榜,国家级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在全国六个先行区中名列前茅。建立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多部门土壤环境协同监管机制,将土壤环境保护目标和土壤污染防治要求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严把开发利用准入关。全面实施疑似污染地块名录和污染地块名录管理,出台实施土壤治理修复类项目管理评估办法,严把工程质量关。“十三五”期间,共实施治理修复项目14个,为城市建设提供“净地”27多万平方米,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

        绿色农业发展“入账”。以“实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为目标的“净土保卫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战役。全国首家省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观测研究站在台州落地,重点开展受污染耕地分类管控实践和安全利用模式研究。通过实施温岭市泽国镇和路桥区峰江街道分类管控试点,初步形成了台州“轻中度污染农田以农艺调整和控制为主,重污染农田以禁种区划定、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和种植结构调整为主”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模式,有序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工作。2021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5.97%。完成4个县市区受污染耕地“源解析”,进度排名全省第一。

        ——治废上下“大功夫”

        2020年6月,台州市出台“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全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计划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实现“产废无增长、资源无浪费、设施无缺口、监管无盲区、保障无缺位、固废无倾倒、废水无直排、废气无臭味”。

        全域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台州9个县(市、区)、台州湾新区均已出台实施“无废城市”建设方案。实施固废处置能力提升行动,“十三五”期间,新增危险废物年利用处置能力25.9万吨。探索建立一般工业固废收运体系,基本建成小微企业危废集中收运体系,全面推进实验室废物收集处置工作,全市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达到99.46%,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达标率超过90%,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100%。

        从前的化工园区基本上告别了恶臭,往日的黑臭河旧貌换了新颜,旧时的污染废弃地披上了绿衣。山海水城拨开云雾,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等向世人展示了台州夯实生态家底还民绿水青山的决心和行动。

        城乡环境联动提升

        打造美丽宜居品质之城

        生态环境的全面提升为的是人居环境的更加宜居。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题中之义和重要目标。台州市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小城镇综合整治、美丽城镇、美丽乡村行动,联动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生态环境之变、人居环境之美,感受到美丽台州给百姓带来的幸福生活。在2016年实现省级以上生态市、生态县(市、区)全覆盖基础上,开展升级版生态示范创建,目前椒江、黄岩、临海、温岭、玉环、天台、仙居、三门8个县(市、区)获得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命名,仙居、天台2个县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命名。

        城市有机更新,让精致品质成为城市代名词

        打造宜居城市,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在推动精致城市建设上实现新作为。五年来,台州不断加大市政基础设施投入,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下绣花”功夫织造城市形态风貌,让城市在精致中展现建筑之美、文化气韵、现代风尚、乡愁记忆。

        漫步在台州市区,依山傍水的城市绿道、现代优美的城市公园、五彩斑斓的城市夜景、独具创意的城市景观小品……一切都是那么的匠心独运。在上海经商的台州人叶德钟说:“以前总希望家乡城市建设能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一样彰显城市品味。这些年随着台州的大力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变,大到一个社区,小到一个垃圾桶,处处体现着精致品质,台州已然成为了一座‘小上海’。”

        近年来,我市重点推进“一江两岸”、高铁新区、中央创新区、中央商务区以及各县(市、区)核心区块建设,打造城市核心景观。推进城市主要出入口改造与沿线道路景观提升,扮靓城市门户廊道。以城中村改造加快城市有机更新,以大拆大整解决“半城市化”问题。推进城市公园、广场、绿道等建设,让城市亲近自然。推进高品质“水上台州”建设,塑造江南水乡风情。

        一江两岸是滨江从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的转换,更是群众所盼、民心所向的民生工程。2021年初,椒江区启动实施椒江南岸滨江公共空间项目,引进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团队,实施“海塘安澜”堤塘提升和景观生态修复工程,把椒江南岸打造成为“台州南外滩”。

        曾经的椒江南岸煤场、砂场随处可见,附近还有众多“低散乱”企业。如今已建成供休憩娱乐的闸口公园,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被市民称作滨江“最美一公里”。65岁的市民周宽誉就住在椒江南岸的葭沚街道,亲眼见证了该区块的变迁,“闸口公园有‘老葭沚’的味道,我们又多了一个好去处。”目前,长5.5公里的椒江南岸滨江公共空间二期项目已启动建设。

        小城镇综合整治圆满收官,让小镇重现“天生丽质”

        小城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建设新时代小城镇,根本任务就是抓住增强城镇功能这个“牛鼻子”,做好服务城市、带动乡村两篇文章,走出一条以小城镇美丽蝶变为突破口、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子。

        台州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重点落在五个方面:在项目推进上求突破,加强规划设计引领,加快项目设计,提升设计品质;在“治脏”上求突破,以卫生乡镇创建为载体,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在“治乱”上求突破,聚焦乱点乱象,加强城镇秩序整治突出严管严罚;在“治差”上求突破,紧盯重点部位和关键行业,加强乡容镇貌整治,打造特色亮点;在“治本”上求突破,坚持标本兼治,狠抓对标整治、示范引领和长效机制建设。

        温岭是台州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优秀生”之一。该市坚持“一镇一品”,以“一个入城口、一条样板路、一条示范街、一条景观河、一座星级市场”创建为抓手,着力保护自然景观、突出人文风貌、强化产业特色,结合石雕、古镇、海洋等具有鲜明温岭特色的文化和产业,开展各具特点的整治工作。如坞根镇下呈村凭借后山巨石奇貌,依托村庄万顺糖业园红糖文化,主打特色现代休闲农业综合体,精准定位,发展特色文化经济。目前,下呈村已跻身省级 3A 景区村庄,获评省级示范点称号,成为浙江省首批休闲旅游示范村。

        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全市111个小城镇已全部通过省级达标验收,达标率100%,实现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成功创建省级样板镇34个,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城镇乡村接续美丽行动,让城乡生活“等值”

        回望两年整治工作,台州的小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整治,让乡容镇貌焕然一新;文化挖掘,盘活小镇历史文脉;产业升级,使小镇经济发展更富活力……台州市正在抓长效、促提升,在巩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效上下功夫,在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上出实招,开启美丽建设新征程。

        位于黄岩澄江街道的永宁江绿道是一条兼具生态长廊、慢行空间、人文风景、旅游观光、休息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最美绿道”。近年来,该街道以绿为“笔”,完成了沿线沿路沿江的绿化提升、美化亮化,并打造了西官河景观带、休闲康体公园、老江道景观带等多处节点,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2个,在6个村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获评省卫生城镇、省森林城镇、省生态乡镇、省级旅游风情小镇。

        黄岩澄江街道的美丽行动是台州美丽城镇建设的一个缩影。自2019年10月全市美丽城镇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台州以“城乡等值”理念,实施五大行动、落实20项重点举措,高水平推进美丽城镇建设,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截止到2021年底,全市11个城镇被确定为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板;39个城镇被确定为美丽城镇建设基本达标;2个城镇被确定为美丽城镇建设山区县县城城镇省级样板。

        城市是引领、辐射和带动乡村发展的发动机,乡村则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土壤。围绕美丽主题,城镇和乡村携手合作,相向而行,共谱蝶变曲。

        台州深入实施“百千工程”,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清三整三提升”行动,持续迭代升级美丽乡村精品创建,全面推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稳步推进“片区组团”发展,把宜居宜业宜游写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让美丽乡村点“靓”农民的幸福生活。

        截至目前,全市78.1%的行政村达到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累计建成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242个、省级特色精品村214个。三门县横渡镇岩下潘村入选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玉环市成功入选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全省2个);天台县成功创建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黄岩区屿头乡沙滩村等10个村列入省级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2021年全市实现农家乐经营收入19.26亿元,同比增长5.35%。

        “两山”理论,国之大者。

        站在新时代美丽台州建设的新起点上,全市上下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扎实推进全面绿色转型,勠力攻坚、逐绿前行,在打造“两山”理念标杆市、美丽浙江样板区中彰显生态之美、绿色之美。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