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668661/2021-9513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1-12-06 |
信息来源: 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时间: 2021-12-17 17: 07 | 浏览次数: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台州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台州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根据《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政办发〔2021〕 35号)、《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台政发〔2021〕14号)和数字化改革等工作部署,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台州以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为引领,出台了《中共台州市委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台市委发〔2018〕89号)、《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台州市扶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台政办发〔2019〕49号)等相关文件,每年滚动实施百个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全面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174.02亿元,较2015年实现“倍增”。
——数字产业化稳步提升。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77家,其中上市企业8家,在光电子元器件、电机制造、电线电缆、工业控制等领域形成一定特色优势。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2020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达17亿元,聚焦制造业领域的嵌入式系统软件研发和集成应用能力持续增强。
——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台州以“制造之都”立市,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总量主体,2020年信息化发展指数达到100.95,全省排名较“十二五”末提升1位;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87.35,较2015年的68.28有大幅提升。龙头企业智能制造深入推进,培育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试点15个,工业互联网建设加速,14家企业列入省级平台创建名单,上云企业近3万家。
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2020年全市共实现网络零售额1104.7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7.4%。跨境电商发展提速,先后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有力支撑电商服务行业发展。智慧物流加快布局,台州智慧陆港新区成为浙江省首个公铁联运智慧物流项目,头门港、海门港等港埠逐步推进智慧化改造升级。
治理数字化精准发力。城市大脑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构建形成计算、数据、算法、感知、安全五大能力系统。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全域推进“掌上办事”,推动市县两级办事事项进驻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全面推进“掌上办公”,完成“浙政钉”2.0单轨制运行试点,初步形成市县一体的协同办公体系。
创新创业生态逐步优化。深入实施科技新长征,数字科技成果转化加速,2019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1826件,列全省第5。引进相关创新创业平台60余家,无人机航空、智能马桶、智能模具、泵业智造等数字经济相关特色小镇列入省级创建名单。
数字基础设施加速升级。宽带台州、数字台州深入推进,光纤网络改造基本完成,下一代互联网(IPv6)规模部署加快;全市已建成5200个5G基站,实现中心城区基本覆盖。算力基础设施水平稳步增长,建有各类数据中心39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二级节点(浙东南)推进建设,数字赋能水平大幅提升。
同时,我们更应看到,我市数字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数字经济发展“软”“硬”环境有待“优化”,缺少集聚能力突出的专业化园区和有品牌影响力的赛会活动;产业数字化覆盖有待“扩面”,除少数龙头企业外,部分中小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意愿、能力不足;数字产业规模与竞争力有待“提升”,台州市数字产业“低、小、散”问题较为突出,尚未形成有特色优势的数字产业生态。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坚持“三立三进三突围”新时代发展路径,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三化”协同发展,加强数字科技、数字基建、数字人才三大基础支撑,将台州打造成全省数字经济新增长极、全国智能制造先行区、长三角新兴光电产业高质量集聚区(简称“一极两区”),为建设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提供有力支撑,助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台州数字经济综合水平大幅提升,进入全省第二梯队,实现两个“倍增”、三个“全覆盖”、六项“标志性成果”,即“236”发展目标,基本建成“一极两区”,形成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格局。
——两个“倍增”。全市数字经济总量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实现“倍增”,实现后发赶超,对全市政府、产业、社会数字化转型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三个“全覆盖”。基本实现数字产业专业园区县域全覆盖、重点规上企业关键业务环节数字化全覆盖、“456”先进产业集群产业大脑应用全覆盖,全面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实力。
——六项“标志性成果”。一是打造以“1812”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赋能体系,建成全国一流的制造业数字化赋能中心,推动浙东南区域产业数字化转型;二是打造“新智造”引领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机制和场景应用取得重大突破,走在全省前列;三是打造数字产业发展新引擎,培育形成光电、物联网设备等“新星”产业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打造全球数字贸易中心台州节点,实现数字贸易和数字智造双轮驱动,创建浙江自贸试验区台州片区、综合保税区,形成智造精准供给能力;五是打造5G应用先行市,实现5G网络全覆盖,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5G场景应用深入拓展;六是打造全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标杆,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形成新经验,体制机制创新成果成为全省示范。
展望2035年,台州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进入智能经济时代,新技术交叉融合应用,形成一批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数字产业基础夯实、特色鲜明,在部分产业链领域拥有国际话语权;数字赋能千行百业,数据成为驱动经济、政府、社会快速迭代更新的主要引擎,全域数字化转型水平处于全省前列,高水平建成网络强市、数字台州、创新台州。
表1 “十四五”时期台州市数字经济发展主要目标表
类别 | 指标 | 单位 | 2020年 | 2025年 |
数字产业化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 | 3.3 | 10 |
规上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营业收入 | 亿元 | 273.36 | 1000 |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 | 亿元 | 17.0 | 100 | |
产业数字化 | 全社会全员劳动生产率 | 万元/人 | 13 | 18 |
“456”产业集群产业大脑应用覆盖率 | % | — | 100 | |
% | — | 100 | ||
未来工厂 | 家 | — | 10 | |
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 家 | 15 | 80 | |
网络零售额 | 亿元 | 1104.7 | 1600 | |
跨境网络零售出口额 | 亿元 | 23.3 | 86 | |
治理数字化 | “掌上办公”比例 | % | — | 80 |
依申请政务服务办件“一网通办”率 | % | 81.6 | >90 | |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落实率 | % | — | 90 | |
公共数据开放率 | % | — | 30 | |
科技创新 | 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研发费用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 | % | 1.87* | 2.4 |
数字经济领域有效发明专利 | 件 | 1826* | 3000 | |
数字基础 设施 | 城域网出口带宽 | Tbps | 5* | 10 |
5G基站数量 | 个 | 5200 | 22000 | |
数据中心总机架数 | 万个 | 0.8 | 2 |
注:带*号的现值数据为2019年数据。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数字产业化,打造电子信息先进集群。
1. 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顺应数字科技与产业发展趋势,依托台州现有产业基础,结合国家及全省生产力布局,重点做强光电产业,大力培育发展物联网设备、智能产品、应用软件,谋划发展未来产业,构建形成以光电产业为引领的“1+3+X”数字产业发展体系。到2025年,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
——大力发展光电产业。以数字产业领域首位度产业为导向培育光电产业链,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标性先进产业集群。巩固光电子元器件行业优势,提升发展生物识别滤光片、CMOS传感器等关键元器件,延伸发展先进激光雷达、光电吊舱、无人机等,推动元器件向组件、终端和解决方案拓展。大力发展新型显示,突破有机发光材料、高性能混合液晶材料、柔性玻璃基板等技术,发展AMOLED微显示、OLED显示、TFT-LCD高清显示等,探索发展Micro/Mini LED显示、量子点显示等新型显示模组和面板。加快发展激光产业,重点发展大功率、高质量光束激光器等,延链发展激光加工设备、激光测距设备等。引培光纤预制棒等光通信器件,提升发展光伏新能源、半导体照明产业等。力争到2025年,光电产业规上营收突破400亿元。
——培育发展物联网设备。顺应国内、省内物联网发展趋势,加强与宁波、温州等地协同,差异化发展物联网设备。积极研发数据采集设备、便携式扫描仪、工业相机和机器视觉模组、新型工业传感器、工业仪器仪表等工业智能感知终端。结合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做大做强车载智能互联终端(T-Box)、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SA)、发动机电子控制装置(ECU)等汽车电子产品。结合重点产业集群需求,谋划发展传感器、车规级微控制单元(MCU)、显示驱动、电源驱动等领域专用物联网芯片,培育高端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和先进封装测试企业。积极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器件,提升发展超高精度线束、高密度多层线路板(PCB)、低功耗射频器件等关键电子元器件,探索发展边缘智能网关、智能控制器和物联网实时操作系统等关键产品。
——融合发展智能产品。推动优势产品(装备)升级,加强5G、物联网、人工智能、嵌入式软件、地理信息等数字技术集成应用,大力发展智能融合新产品,创新产品形态、丰富应用场景,重点培育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智能诊疗设备、智能冷链等智能化新产品新装备。支持企业基于智能产品(装备)搭建云服务平台,延伸发展智能化“产品+服务”,开展数据规范采集和分析应用,发展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增强品牌竞争力。
专栏1 台州市智能产品重点发展方向 机器人。做大做强工业机器人,探索发展服务机器人,突破精密减速器、高精高速控制器等关键部件技术,支持人机协作技术研究开发,突破机器人离线编程、人工智能、数据融合、数据挖掘和可视化等新技术和产品。 无人机。加快推进大平台和大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军用无人机整机制造以及飞控系统、光电塔等关键零部件等,积极开发民用无人机,拓展电力无人巡检、农业植保、低空遥感测量等应用场景。 智能家居。重点推动马桶、水暖阀门等消费类产品智能化发展,融入小米、网易严选等品牌生态,从设计端、施工端全面嵌入智能住宅人居体系,发展整体式、嵌入式智能家居。集成智能家居操作应用和服务平台,发展个人健康生活大数据服务。 智能可穿戴。重点发展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鞋服等智能可穿戴设备,积极发展智能音箱、智能平衡车、智能投影设备等智能移动终端,推动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智能医疗设备。重点发展可视喉镜、内窥镜、智能医疗辅助系统等,拓展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影像辅助诊断、在线问诊、远程会诊、健康管理等精准医疗服务。 智慧冷链。推动冷链设备智能化升级,加强物联网、识别定位、新型显示等技术应用,提升发展具备智能感知、自动扣费等功能的无人贩卖机和货架、智能控制冷柜和冰箱等,发展末端“硬件+软件+服务”一体化冷链系统解决方案。 |
——积极发展应用软件及服务。围绕台州产业数字化和普惠民生需求,重点发展有本地特色的应用软件,建立服务机构培育库和优秀应用案例集,结合赛事活动等,加强宣传推广。面向台州传统优势产业集群需求,做大做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嵌入式软件,着力发展工业控制系统、综合集成管理系统等工业软件,拓展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结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本地生活服务需求,着力开发智慧交通、数字文娱、智慧旅游、智慧养老等相关应用软件及服务平台。力争到2025年,规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超100亿元。
——谋划发展未来产业。结合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和台州现有产业基础,抢抓全省数字经济系统数字化改革机遇,谋划布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材制造、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以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为方向,打造未来产业大平台,争创未来产业先导区,积极承接前沿技术应用场景测试验证等项目,加快实现“点”上突破。谋划常态化举办未来产业领域创新创业高峰论坛、大会大赛等活动,争取落地一批优质项目。
专栏2 台州市数字经济领域未来产业发展导向 人工智能。围绕全市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智能制造、智慧民生、智慧旅游等重点场景需求,结合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缝制设备等产业发展需求,突破机器视觉、生物识别、智能控制等技术,拓展智能制造、无人驾驶、智慧物流、精准医疗等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及整体解决方案等。 虚拟现实。依托光电子产业基础,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延链发展虚拟现实设备,重点布局发展基于增强现实/混合现实(AR/MR)的扫描设备、头显设备、整体体验设备等,开展基于虚拟现实平台的创新创业,拓展工业、教育、家装、电商、文娱等应用领域。 增材制造。依托机床、激光、橡塑材料等产业发展基础,融合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加工与成型技术,以数字模型为基础,探索发展增材制造,加强在高端模具、植介入医疗器械、航空航天、工程建筑等产业领域应用。 空天信息。依托本地龙头企业,推进卫星试验中心项目以及配套卫星基站等建设,集成北斗导航定位等技术,开展低轨道光学遥感卫星服务、车联网服务等。结合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谋划构建卫星产业领域研发、测试、生产及相关技术转化等完整产业链。 |
2. 强化数字企业矩阵协同力。建立完善分级分类的数字产业企业培育库,结合“五企”培育计划,加快形成大、中、小协同的数字企业发展梯队。
——扶持数字经济龙头和链主企业发展。深入实施“雄鹰计划”,深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机制,支持有实力的本土龙头骨干企业并购重组,布局数字经济板块,打造一批数字航母企业、旗舰企业。积极招引世界500强和全球数字经济百强企业、全国数字经济龙头在台州设立区域总部。支持龙头企业实施平台化、生态化发展战略,建设产业园、孵化园等实体平台及工业互联网等虚拟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开放式数字产业生态系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交流协作,形成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的局面。到2025年,力争营收超50亿元、10亿元数字产业企业分别达到3家、15家。
——推动高技术高成长企业升级。深入实施“雏鹰行动”,支持数字产业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在光电、物联网设备、智能产品等产业链重要环节形成一批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等。深入实施“凤凰行动2.0”计划,加大对数字产业企业股改、上市的扶持力度。建立数字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储备库,建立绿色服务通道,推动一批技术领先、发展潜力明显的优势企业超常规发展,力争实现数字产业上市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双倍增”。到2025年,数字产业领域营收超1亿元企业突破60家,上市企业突破20家。
——加快双创群体培育。以“互联网+”创新创业、科研院校成果转化和二次创新等为重点,构建从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到产业化基地的企业成长平台体系。完善双创服务体系,引培第三方企业服务机构,健全中小微企业社会化中介服务。抓住数字经济时代创新主体泛化、创新资源分散的特点,大力挖掘草根创新潜力,建立完善小微企业发展指导目录,围绕中小微企业的切实需求,梳理和明确企业减负内容、减负方式,更好发挥减负惠企政策的引导作用,强化政府政策赋能,加快推进“小升规”。
3. 优化数字产业空间集聚力。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加快推动数字产业特色集聚发展,着力构筑“一核多点”协同发展的产业发展空间。以台州市区作为数字产业主阵地,加快数字产业协同发展,营造发展氛围,形成优势集聚;温岭、玉环作为特色集聚区,推动数字产业细分领域做大做强;临海和三门、天台、仙居加快引育形成规模。
——一核,即促进数字产业在市区集聚。以创新型、都市型、总部型数字经济为导向,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工业软件、工业设计、数字文创等产业,强化金融、贸易、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要素支撑,打造成为台州市软件信息服务业发展核心、数字产业创新创业高地、未来产业发展高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专业园区、产业社区建设,大力招引省内外光电、物联网等数字产业领域企业和重大项目在园区落地,聚焦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创新成果转化,切实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多点,即推进数字产业园区平台全覆盖。按照“一县一特色”的要求,加快推进台州湾数字经济产业园、温岭热刺激光产业园、玉环南湾智谷产业园、仙居医械小镇等平台建设,启动建设黄岩数字经济产业园、路桥工业4.0中心、临海数字经济产业园、天台数字经济产业园、台州湾新区e谷数字产业园等,编制完善园区产业规划,强化差异化布局、优势互补和园区联动,形成市县协同发展生态。创新园区运营机制,积极引入国际国内顶级科创园运营机构和相关产业资源,推动园区跨越式发展。
专栏3 台州市数字经济领域重点园区发展导向 台州湾数字经济产业园。以智能感知为产业主题,重点发展传感器、工业物联网设备、机电控制设备等物联网硬件制造,提升发展光电子元器件、高端电子材料、虚拟现实设备等光电产业,配套发展工业互联网、检验检测、智慧物流等服务新业态。 黄岩数字经济产业园。加快数字经济双创项目“落地孵化—加速—产业化”,积极发展数字服务平台、行业大数据等。 路桥工业4.0中心。重点展示智能装备关键技术、企业数字化咨询与培训、技术推广及应用及智能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形成“设备展示、应用演示、数字赋能”一站式全流程服务体系。 临海数字经济产业园。围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非接触经济”,打造包括在线金融、数字文旅、“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教育教学”、在线办公等多种新业态。 温岭热刺激光产业园。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在补强激光器的基础上,加快延链发展激光切割、焊接、打标、表面处理等激光加工设备,探索发展增材制造、激光测距等行业。 玉环南湾智谷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加快推进“十通一平”,建设标准厂房和生活配套设施,重点引进半导体(集成电路)、数字科技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核心产业项目。 天台数字经济产业园。加快推进启动区块建设,积极发展智能仪器仪表,以及数采设备、工业通信设备等边缘智能设备。 仙居医械小镇。重点发展高端可视化医疗设备、精准手术机器人、康复理疗设备、数字医疗设备、微创检测设备等智能医疗器械设备,延链发展生命健康关联产业。 台州湾新区e谷数字产业园。打造数字产业总部经济集聚区,重点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新型显示及虚拟现实、卫星互联网服务等。 |
(二)推进产业数字化,打造全国智能制造先行区。
1. 赋能新智造高质量发展。
——推进产业大脑建设与创新应用。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围绕全市优势行业领域,重点推进数控机床、模具、化学原料药、缝制设备、泵业、水暖阀门等行业产业大脑建设试点,探索具有公共属性的市场化建设与运营机制,推动政府侧和企业侧“两侧”数据有效融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创新链等数据综合集成,深化与省产业大脑一体化综合支撑系统及上下游相关行业产业大脑对接,形成立足全省、辐射全国的细分行业服务能力。深化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全国行业协会的合作,在行业标准、运行指数、产业生态、产学研融合方面发布一批既有全国影响力又有产业颗粒度的场景应用成果。到2025年,争创省级行业产业大脑建设试点10个以上,实现“456”先进产业集群产业大脑应用全覆盖。
——构建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赋能体系。推进“1812”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以标志性产业链、产业集群为重点,高水平打造一批区域级、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二级节点(浙东南),拓展基于标识解析的产品追溯、工艺管控等应用。推动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数字技术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聚焦龙头企业、示范产业链和重点产业集群、重点园区等,扶持一批试点示范项目。实施工业APP培育行动,重点开发一批面向典型场景和生产环节的工业APP,加快推动MES、ERP等工业软件云化改造。到2025年,以台州制造数字赋能中心为核心的新智造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全市上云上平台工业企业达到1万家以上,培育省级云上标杆企业50家,建成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0个以上。
专栏4 台州制造数字赋能中心建设导向 打造“一联盟五中心”支撑体系。组建台州制造数字化赋能联盟,建设数字赋能联合服务中心、西门子台州数字体验中心、数字赋能培训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中心、数字经济展示中心。汇聚各类解决方案提供商和产品展示,高效、直观、便捷对接企业数字化能力提升需求,构建较为完善的数字化赋能服务体系。 赋能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重点从企业生产流程、质量管理、运营管理、品牌培育、数字化云设计、个性化定制、供应链等方面开展提出数字化解决方案,扶持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加强示范引领作用。 赋能中小企业运营管理。引导中小企业加快传统制造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等数字化改造与升级,强化“上云上平台”企业运营管理创新意识,助力企业建设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加快构建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精细管理和智能决策等数字化支撑体系与流程规范。 组织数字化赋能培训。加强数字化赋能创新意识建设,聚焦政府和企业两大线条,加大数字化赋能全域的政策引导与创新要素培育,扎实推进企业中、高层的数字化产业创新培训培养工作。 |
——分类推进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按照现代产业集群建设理念,以“数字化、集群化、服务化、绿色化”为方向,以“456”产业集群为重点,深入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加强与龙头数字化服务机构等合作,分类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案例集和工具集,通过数字化手段开展产业领域“物资、人才、订单、资金”等资源整合,打造解决方案“超市”,重点打造汽车、医药健康、智能缝制设备、高端模具、智能家居、机床装备、工业机器人等一批产业集群(区域)新智造试点示范。探索发展社区化运作、网络化协同的“虚拟”产业集群,实现产业供需调配和精准对接,构建虚实融合的创新型集群生态。
专栏5 台州市重点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方向 汽车。引导企业采用高精度复合型数控机床、柔性制造单元以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传感与控制设备、智能检测设备等,推进冲压、焊接、涂装等环节智能化技术改造。积极应用生产执行系统,加强与ERP、PLM等系统集成,实现装备、系统间互联互通,强化数据实时采集分析,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高效转变。 医药健康。推进药品制剂生产过程智能化,鼓励开展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示范,推进符合新版GMP认证要求的信息系统建设。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等技术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强化设备状态、作业操作、环境情况等数据采集,推动制造工艺仿真优化、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反馈和自适应控制。 智能缝制设备。突破机器视觉、运动控制、故障预测等技术,衍生发展高效节能直驱电机、控制驱动系统和嵌入式控制软件等,以智能缝纫机、智能缝制单元、成套装备集成为发展路径,引导企业向服装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 高端模具。构建模具智能设计系统知识库,实现标准模架、关键零部件、冷却系统、顶出装置、抽芯组件等的智能化设计。开发集温度控制、模内流动状态检测、数据处理于一体的高端智能集成模具。 |
——分层培育新智造企业群体。以省“未来工厂”建设机制为指引,按照新智造标准体系,全面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分层次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建立市级新智造企业培育库,加快推进评估创建工作,鼓励有条件企业积极创建“未来工厂”,持续开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分行业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数智化转型全覆盖行动。积极培育数字化设计、网络化协同、共享化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新业态。力争到2025年,培育市级新智造企业300家以上,创建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80家以上,未来工厂10家以上,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达到20家以上。
——有序推动园区智能化升级。以开发区、特色小镇、小微企业园为重点,推动园区数字化升级。加快园区数字基建布局,推进5G网络、感知网络等建设,推动监控、消防、门禁、电梯、水电表等园区设施的智能化改造,鼓励有条件的园区推动无人物流小车、服务机器人、自动驾驶摆渡车等应用落地。积极推进“园区大脑”建设,强化工业互联网与“园区大脑”的集成应用,高标准建设一批数字化示范园区,强化园区智慧化运营、可视化管理,拓展安全生产动态管理、风险预警和应急管理等应用场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隐患和事故。到2025年,累计培育省级数字化示范园区20个,主要园区实现数字化服务功能全覆盖。
2. 赋能新服务智慧化提升。
——加快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推动商贸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以供应链管理、品牌建设、线上线下一体的新零售。推进专业市场数字化转型,支持与B2B、直播等平台对接,发展“云展览”“云发布”等新模式,支持专业市场与集群供应链数字化融合,打造供需精准对接和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畅通流转的数字化专业市场。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培育一批托育养老、家政维修、美容美发、家具设计等居民服务本地化数字服务平台。加快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开展跨境电商模式创新,积极发展跨境电商金融、信贷服务等,探索发展数字服务贸易。到2025年,网络零售额达到1600亿元。
专栏6 台州市数字贸易重点建设内容 智慧商圈建设。聚焦数字驱动、万物互联、多元场景,推进创建省级智慧商圈,梯度打造一批市级智慧商圈示范平台和示范项目,培育新型消费示范城市。 电子商务十大项目建设。加快建设电子公共服务中心、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孵化中心等公共性、服务性、基础性项目,推动直播电商园建设。组织“电商拓市”系列活动,联合各大平台,启动台州优品云购,开设“台州制造优品馆”。 中国(台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强化跨境业务推广、园区建设、公共海外仓建设、跨境物流、跨境新零售发展、重大项目招引等领域提升,建设一批区域跨境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引领区,打造一批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扶持一批海外仓、保税仓、跨境物流项目,构建新型贸易产业先行示范区。 |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融合应用,大力发展个性化定制设计、智能设计、虚拟设计、云设计、众包设计、3D打印等数字化设计新业态。推动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研究开发等科创服务数字化转型,提升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推广“智慧检测”“共享实验室”等新模式。面向个体经济、微经济等新趋势,加快在线化、智能化的“社保薪税”等人力资源服务解决方案开发。推动现代物流、供应链、售后服务等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高端化升级。
——培育数字文旅新业态。大力推动旅游业数字化转型,深化5G、物联网、AR/VR等技术在数字文旅场馆、景区的应用部署,积极开展智能导览、文物活化、VR全景视频等,提升游客沉浸式旅游体验。深化“台州文旅消费一件事”,探索文旅数据创新应用,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旅游市场精准营销和品牌推广体系,积极发展“互联网+旅游”。推动传统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云看展、云演出、云阅读等新型文化业态和消费模式;推动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所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虚拟文化空间”,带动虚拟体验周边产品消费;积极发展数字影音、动漫游戏、电竞直播等数字文创产业。
3. 赋能新农业现代化转型。
——加快数字农业农村协同化应用。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大脑建设,形成农业自然资源、重要农业种质资源、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全产业链、农村人居环境等各类涉农专题数据库,构建全市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一张图”,实现涉农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与全省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台州“城市大脑”等互联互通,实现数据监测预警、决策辅助、展示共享,为农业农村运行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加快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三农”新基建,推动物联网、信息技术、智能设备在生产过程的系统集成与综合运用,建设一批数字植物工厂、数字牧场以及智慧工厂。特色发展智慧渔业,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为重点,推进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建设,推进北斗、卫星通讯等技术在海洋捕捞中的应用,积极发展渔业船联网,打造数字渔场。
——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化提升。以“台九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加快构建以长三角为重点、面向全国的“线上+线下”营销体系。聚焦农产品“最先一公里”,加快推进国家级、省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发展区域型、共享型冷链物流集散中心。探索农产品直供模式,推广“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新型冷链物流业务模式。重点支持天台、三门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
(三)推进治理数字化,打造数字化改革先行市。
1. 推进台州特色的数字经济综合应用建设。发挥数字化改革引领作用,以重大需求清单、重大多跨场景清单、重大改革清单“三张清单”为抓手,全面推进场景应用建设,构建数字时代新型生产关系。结合台州特色打造综合应用门户台州专区,实现与省平台用户协同、服务协同、能力协同和数据协同,推进产业大脑、新智造服务平台、数字贸易、资源要素等省级应用能力导入,完善市级产业服务目录。加快场景创新谋划,举办数字经济系统场景应用创新大赛,探索建设一批特色应用,争创先行试点,打造引领标杆。
2. 完善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型监管体系。贯彻国家数字经济相关法律法规,落实《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根据数字经济发展规律与特点,开展促进台州市数字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加快建立市场化、法治化、数字化、协同创新监管体系,深化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等监管新模式应用,面向数字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探索建立轻微违法违规容错免责、减责制度,探索适用于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沙盒”监管措施,形成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相适应的技术支撑、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围绕服务平台企业创新发展,探索厘清垄断边界,以服务实体经济和遵从审慎监管为前提守正创新,形成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的监管体系。积极参与浙江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发挥椒江区作为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先导作用,积极开展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
3. 结合公共数据要素开放激活应用价值。深化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在梳理台州市信息资源目录的基础上,整合市县两级部门数据资源,迭代建设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构建统一规范、共建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开展政府数据授权运营试点,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分级分类、安全有序向社会开放。围绕党政365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_365bet在线娱乐_365be是啥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等系统建设,发挥场景牵引作用,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引导数字经济市场主体参与平台架构、应用系统、业务场景建设,构建一批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的典型场景应用,为政府决策和市民生活提供辅助。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利用公民隐私从事商业活动的监督和约束,推动公共数据安全、有序、可控地开发利用。
1. 建设高能级创新载体。围绕数字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高标准打造台州湾科创走廊,加快推进中央创新区、椒江科创谷、黄岩永宁江科创带、路桥环飞龙湖科创生态圈等创新平台建设,形成“一区一谷一带一圈”的创新布局。整合台州学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大台州研究院、清华长三角台州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资源,争取创建省级实验室。推进台州大数据智能研究中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天台数字经济研究院、航天水晶军民融合创新中心等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创新平台建设。
2. 攻坚标志性数字技术。聚焦新型显示、车联网、工业机器人、智能诊疗设备、智能光伏、物联网等重点领域,加强市科技计划中数字科技相关攻关项目部署。支持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积极对接国家战略任务,争取承担省“双尖双领”科技攻关计划,深入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创新数字技术攻关机制,结合“卡脖子”技术清单、产业链断链断供风险清单和处置清单等,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支持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创新联合体等,共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3. 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效能,完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创业创新全生命周期的创新链条,打通“最后一公里”。发挥浙江网上技术市场3.0和台州科技大市场作用,深化“互联网+科技服务”,形成线上线下融通的技术市场交易服务体系,推动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数字化服务全覆盖。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打造一批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工程,推动台州产品、技术和生态在应用中持续迭代升级。
(五)强化基础支撑,夯实数字台州发展基座。
1. 夯实网络基础设施。按照“适度超前、按需部署”的原则,加快5G基站建设,推进5G基站建设“一件事”集成改革,完善建筑设施“四同步”机制,落实直供电改造等措施,有序推进县城以上及重点乡镇5G网络部署,确保应用区域和场景实现连片优质覆盖。完善新型城域网建设,规模部署10GPON网络,提高端到端业务承载能力。推动下一代互联网(IPv6)规模部署,加快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改造升级。拓展窄带物联网(NB-IoT)覆盖及应用深度,协同推进中高速物联网部署,加快构建泛在物联基础设施。推进卫星试验中心项目以及配套卫星基站等建设,开展高精度低时延时空信息服务。
2. 完善算力基础设施。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重点在台州市区布局建设大型数据中心,在仙居、三门、温岭等地谋划部署中大型数据中心,灵活部署一批小微型数据中心、边缘智能数据中心,构建云边协同算力网络。推进移动浙东南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引进互联网龙头企业建立数据节点。加快推动数据中心改造升级,推广应用浸没式液冷等新型散热技术,加大智能运维机器人、数据中心能效管理、智能光伏等应用,着力打造一批“零碳”数据中心。开展数据中心绩效评估,加快淘汰一批规模小、效益差、资源浪费严重的低小散旧数据中心,推动算力基础设施高效低碳化发展。
3. 谋划新技术基础设施。结合数字化改革和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推进专用云平台和行业特色云平台、人工智能训练平台和应用平台、虚拟现实模型平台和应用服务平台、区块链基础服务网络和应用服务平台等建设。推进台州城市大脑、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等建设,高效支撑市县城市治理、公共服务、政府履职等跨业务场景协同应用。提升新技术基础设施对创新创业活动的供给能力,引导本地企业基于新技术基础设施开展应用服务创新,提升生态化发展水平。
4. 部署融合基础设施。以万物互联为方向,构建规范有序、高效智能、环境友好的末端融合型智能基础设施。推动车(飞)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智能网联道路和低空配送路线规划,探索开展空地一体化立体出行、车路协同和无人驾驶(L4级别以上)等试点。推动未来社区、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楼宇)等建设,部署智能取物柜、智能停车、智能杆塔等设施,完善“智慧服务平台+智能服务终端+线下管家”的多级服务模式。推动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变电站多站合一和智能化改造,建设完善智慧电网、智慧管网、智能充电桩、智能光伏发电等基础设施。统筹部署海洋及船体相关智能传感设备,构建近海岸智慧海洋基础设施体系。加强融合型基础设施合理配置规划、定期巡检维护,创新运营方式,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六)强化人才支撑,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
1. 加强多层次数字人才引育。全面落实人才新政2.0版,打响人才创业园、“500精英计划”创业创新园品牌,面向海内外引进一批拥有数字前沿技术的领军型人才和团队。充分发挥台州民营经济学院、创业创新学院和薪火传承研修班等的作用,大力实施“名家培育工程”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数字素养提升计划,打造一批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高水平现代化企业管理者、“创二代”队伍。加大与浙江大学等合作,培育一批管理和专业技术复合的“紫领”人才。推进国家职业教育高地建设试点建设,围绕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支持开展智能制造、光学仪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专业设置,建设产业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等产教融合平台。深入实施数字工匠培育工程和“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强数字经济工程技术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培育。
2. 强化服务精准供给能力。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0+N”便利化行动,围绕数字经济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阶段性特点与需求,强化政策与服务赋能,提升企业开设、税收缴纳、融资信贷、要素使用、跨境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环节便利度,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为抓手,加强数字经济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数字文创等新领域版权作品保护,提升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能力,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针对数字经济发展痛点与难点,搭建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健全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加强供需信息精准匹配和应用场景供给,完善多元化金融服务,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3. 拓宽开放合作发展空间。积极参与数字长三角建设,融入新型显示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格局,实施接轨大上海“十大行动”,打造一批数字经济“飞地”,着力推进台州上海合作产业园、沪甬台合作产业园等建设。协同推进甬台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和温台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加强光电、物联网、5G等产业链跨区联动布局。推动数字经济国际化发展,加快建设浙江中德(台州)产业合作园;高质量参与“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紧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机遇,深化数字经济领域国际产能合作,扩大双向数字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构建互利共赢的数字经济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成立台州市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局,建立“领导小组+专班”工作体系,完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日常管理协调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台州市数字经济专家咨询委,积极吸收国内国际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提供常态化的决策咨询支撑。
(二)优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数字经济发展专项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层面的政策支持。加强对重点项目、平台建设、试点示范、生态营造等方面的支持,综合利用奖励、补助、补贴等手段及土地、能源等要素保障,支持企业数字化改造。强化金融服务支撑,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信贷新品种,积极开展数字经济领域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保险等。
(三)完善监督考核。建立完善数字经济统计监测体系,加强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重点企业的监测、跟踪研究,常态化开展数字经济总体运行情况和变化态势分析。完善数字经济考核办法,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各项任务指标压紧压实。加强全过程“晾晒比拼”,每季度在台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会上对数字经济相关工作推进情况进行通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四)强化网络安全。推进依法治网体系建设,建设完善市网络安全协调指挥平台,加强与态势感知平台协同,切实提升技术防护水平。强化数据资源合规应用,推动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开展数据管理能力评估贯标,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切实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