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岛垦荒精神在台州熠熠生辉 |
|||||
|
|||||
乘船从椒江往东南方向驶去,约52公里的东海海面处,伫立着一座拥有着红色记忆的“东海明珠”,它便是台州人心目中的精神圣地大陈岛。 在这里,大陈岛垦荒精神应运而生。它孕育于激情燃烧的垦荒岁月,根植于台州湾畔的热土,凝结于海岛丰碑之中。 上榜说 热词:大陈岛垦荒精神 1955年初,国民党军队从大陈岛这一大陆最后的据点退败台湾,劫运了大陈本岛及附近岛屿所有居民1万多人,留下了一座满目疮痍的荒岛。 1956年,为响应团中央“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号召,5批来自台州、温州等地的467名青年垦荒队员,登上荒岛,以满腔热情投身大陈岛垦荒和建设事业。 从那时起,一代又一代垦荒人牺牲自己的青春、家庭甚至生命,换来了今日的“东海明珠”,也铸就着“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 64年来,这份垦荒精神历久弥新,没有因为时代的变革而失去生命力,反而从大陈岛13平方公里的岛域,传扬到台州94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成为激励新时代垦荒人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 故事说 荒地变热土,垦荒故事代代续写 今年85岁的张其元与老伴戴婕媭,是登上大陈岛的第一批垦荒队员。那段艰苦岁月,至今仍鲜活地跳跃在他们的记忆中。 1956年1月31日,张其元刚从学校毕业,怀揣着一份为国家做贡献的信念,和其他热血青年一样,自告奋勇参与了大陈岛垦荒建设。在他们的想象中,大陈岛的建设风光就像宣传画上描绘的那样,宽广的田野和机械化生产展现出一番热闹的气派。然而,岛上的场景却打击着每一位垦荒队员的情绪。 “商店不像商店,招牌东倒西歪,街上到处都是垃圾,山上长满了荒草……”张其元说,触目惊心的不止环境的脏乱差,要是踩上未清扫完的地雷,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在垦荒队员中,还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走路高低不平,夜里电灯不明,急事电话不灵,遇风航船常停,生活单调苦闷,环境艰苦冷清。” 荒凉,成了大陈岛的初印象,但这并没有让垦荒队员们打退堂鼓。张其元记得,这些热血青年里,有的没种过地,有的没养过猪。要改造大陈岛,任何事情都得从头学起。于是,下地种田、养殖牲畜、修路盖房……只要有可以开展劳动的地方,垦荒队员们就干得热火朝天,即使条件再困难,他们也咬牙顶上。 在积极的劳动生产下,3个月后,岛上所有的荒地都已开垦完毕,这块鸟都不愿意落脚的地方也逐渐出现了生机。上岛的第一年,垦荒队共收获了10万多斤的番薯、4万多斤马铃薯和5万多斤蔬菜。 1957年,针对大陈岛山多地少、海洋资源丰富的特点,垦荒队又制定了新的计划,向海洋进军,开始组建渔业队。 “第一次出海,大家都受不了浓重的鱼腥味和船身摇摆产生的眩晕感。”队员们的肚子里都开始翻江倒海,张其元也没忍住,开始不停地呕吐起来。后来,在当地老渔民的指导下,他们把“饭锅焦”铲起来,涂上猪油和红糖,坚持每顿吃下去,才逐渐适应。 张其元等人还学会了驾船、捕捞、摇橹、拉网等技术。每年4月的墨鱼产卵期,虽然捕获了大量的墨鱼,他们却不舍得吃。一年下来,渔业大丰收,垦荒队也获得了上岛以来最大的一笔收入——九万元,他们将这笔款项交给国家,造了台州地区第一对机帆船。 短短的几十年间,即使没有条件和资金,大陈岛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荒岛不仅建起了商店、医院、学校和银行,还修建了水库、码头、公路和许多工厂。闪现着青年志愿垦荒队奋斗光辉的“大陈岛垦荒纪念碑”,也于2004年在凤尾山顶高高耸立起来。 让张其元欣慰的是,除了这批老垦荒队员,垦二代、甚至垦三代依然没有忘却大陈岛垦荒精神,反而成为了一批批新时代垦荒故事的续写者。从传承父业奋战电力一线的王海强,到率先尝试“铜网养殖”的陈昭德;从扎根海岛三十载的教师翁丽芬,到以岛为家的雷达兵吕敬一……就连张其元的孙女张婧怡,也能把这段历史讲得头头是道。 2019年1月8日,张其元向台州市档案馆捐赠了6份珍贵的档案资料。其中包括1956年2月2日青年志愿垦荒队员在大陈岛凤尾山顶宣誓的誓词、25位老垦荒队员2010年写给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信件、夫人戴婕媭的入团批准书等。 在张其元看来,只要自己还有能力,就该为建设更美丽、更富裕的大陈岛做出一番贡献。“垦荒故事代代续写,对我们来说,便是最好的回报。”张其元说。 记者说 新时代,大陈岛垦荒精神更将熠熠生辉 壮丽的风景,宽广的大路,庄严的丰碑;瓦片和石块搭建的房屋里,岛上人民安居乐业;独特的海岛风情和美味的海鲜大餐,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这是如今的大陈岛给人的印象,安逸而又充满着生活气息。 但若你细看,这座岛屿上的传奇色彩总是不容忽视的。完善的基础设施,离不开垦荒队员的一砖一瓦;舒适的安居乐业,少不了日积月累的垦荒建设,垦荒岁月的记忆已渗透在这座海岛的各个角落。这便是大陈岛垦荒精神最珍贵的反哺。 不光是大陈岛的蜕变,近年来,大陈岛垦荒精神也被赋予更丰富的时代内涵,并逐渐感染着更多的台州人。刚刚过去的2019年里,这样的体会特别深刻。 这年1月,市五届三次党代会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16字大陈岛垦荒精神上升为台州城市精神,提出以垦荒之志和垦荒之力,全面推进新时代美丽台州建设。 随后,以“五大行动”为抓手,我市大力推进大陈岛垦荒精神具体化,打造出一批批富有时代标识的精品力作,也将一个个大陈岛垦荒故事讲进了台州人心中。 这年4月22日,由我市自主创作的台州乱弹现代戏《我的大陈岛》,在椒江剧院首次公演。这部从孵化到首演历时三年多的作品,将面对海上困难却始终不低头的庄重宣誓场面,搬上舞台,再现了美丽海岛上的艰苦与奋斗。5月29日,该戏又走进浙江省人民大会堂隆重献演。 这年6月14日,台州首家“巾帼垦荒学院”女性红色教育基地——椒江区巾帼垦荒学院正式揭牌。白云基地和大陈岛基地陆岛联动,通过“重走垦荒路”等活动,碰撞出巾帼垦荒精神的新生气。 这年8月,《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文章《浙江大陈岛老垦荒队员后代:争做新时代的“垦荒者”》,大陈岛垦荒精神再掀热议。 这年9月23日,全国首部垦荒题材影片——电影《大陈岛誓言》在保利国际影城揭开面纱,与观众见面。总制片人谭文生希望,把这段遥远的岁月讲给年轻人听,鼓励他们学习大陈岛垦荒精神,重温历史,面向未来。 这年12月16日,大陈岛垦荒精神主题游线路正式首发。景点包括垦荒纪念碑、大陈岛台胞文史馆、甲午岩等历史“勋章”,和新一代垦荒实践鸡笼头黄鱼养殖基地,海岛风貌和垦荒过往交相呼应。游客们慨叹美好生活之余,也感受着垦荒年代的不易和坚守。 …… 今天,传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已经成为台州人民的行动自觉和精神追求。无论是在新的领域开疆破土的垦荒决心,还是十六字精神体现出的品质,都在塑造着一份专属于台州人的独特城市印记。 相信在新时代,大陈岛垦荒精神将迸发出更璀璨的火花。 |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