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 政务动态 > 本地快讯
        本地快讯

        全媒视界丨“咱村里也有了共富工坊!”

        信息来源: 台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3-01-17 11:29   点击数:

        天台县平桥镇屯桥村“红滤辉映·共富工坊”,是一座由闲置村集体房屋改建成的滤布袋加工工坊,代加工皓天、三友、华宇等滤布企业的下游产业链产品,这些产品都出自像徐海珍一样的低收入农户和家住附近的村民手中。

        “这份工作重新点燃了我生活的希望。”徐海珍用手语比划着告诉记者,她今年45岁,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也是一位听力言语障碍人士,以前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丈夫每月靠刷油漆赚的一千多元。

        2017年,不幸又一次降临,丈夫遭遇车祸,脑部受损严重,家庭重担一下子全落到她一个人身上。村干部和帮扶干部了解到徐海珍家庭困难后,先为其落实了低保金,后又推荐她到“红滤辉映·共富工坊”上班。

        “每天工作7小时,工作不是很难。”初来乍到时,由于不熟悉操作设备加上沟通困难,徐海珍常常工作进度缓慢。一次,在做出的滤布袋被检查出不合格后,共富工坊临时党支部书记邢敏翠发现了在角落默默流泪的徐海珍,主动上前,手把手教她操作,鼓励工友们多关心徐海珍,并组织大家在闲暇时学习手语课,久而久之,手语成了工坊内的“第二语言”。

        “我的手语都是跟着徐海珍学的,现在大家都会一些简单的手语,工作沟通不成问题。”邢敏翠笑着说。

        2250件,这是徐海珍在2022年9月的业绩纪录。她的目标是月度排名第一,那时,她的名字会常常出现在业绩比拼晾晒台的月度缝纫手位置。

        在“红滤辉映·共富工坊”的入口处,墙上贴着工坊简介、组织架构、党支部成员、业绩比拼晾晒台等,能看到每位员工的月度完成件数、薪酬,完成的计件数还能折合成积分,在“共富工坊暖心小屋”兑换礼品。

        这个“暖心小屋”是今年村里利用闲置房屋就近打造的,主要解决假期儿童托管难题,还兼具村民休憩的功能,里面配备一些应急物品,为员工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天台县平桥镇屯桥村“红滤辉映·共富工坊”

        “屯桥村总人口2939人,常住人口1400多人。目前,‘红滤辉映·共富工坊’为周边30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其中低收入农户2人,带动农户每户年增收3万元,村集体租金年收入4.5万元。”屯桥村党支部书记夏平祥说。

        “滤布产业是平桥镇的特色产业,天台县80%以上的滤布企业在平桥,我们也是充分利用了这一传统支柱产业优势,通过组织联建、技术联培、服务联送等方式,带动共富工坊发展。”平桥镇组织委员孙磊介绍,眼下,来料加工式、农旅融合式、电商直播式等各具特色的共富工坊正在天台县平桥镇遍地开花。全镇目前共建有20家共富工坊,吸纳灵活就业人员700余名,带动农户月人均增收3000多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0多万元。

        今年徐海珍的女儿考上了中国计量大学,丈夫的病情也有了好转,每个月能拿到3000元左右收入的她觉得生活渐渐有了盼头。

        仙居共富新路,让流量变现

        走进仙居下各杨砩头村,整洁、干净的村容村貌映入眼帘。一排排白墙瓦黛的民房整齐划一,千年汤归堰穿村而过,七八个村民围坐在长廊里聊着家常……

        仙居县杨砩头村

        杨砩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羊、汲二公舍财兴修水利的故事传承于后人心中。坐拥丰富农文旅资源,如何打响名气吸引市内外游客,成为村里人这几年最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杨砩头村通过电商进村,同时整合优秀乡贤资源,成立由各行各业精英组成的乡贤会,形成了“直播带货+开店卖货+租金股金薪金”的同步创收模式。

        杨前卿是新乡贤代表之一。2008年开始便在金华永康经营一家米厂,经过十余年打拼,已成为金华最大的粮食加工企业之一。乡情难忘,2021年,杨前卿回到家乡,与村民一起入股创办汤归湖民宿,他的儿子杨杰也回乡负责民宿的财务事宜。

        “爸爸60多岁了,对家乡一直很有感情,就想回来为村里办点事。”杨杰说,“我从小在这里长大,这些年村里变化很大,我们对做好汤归湖乡村旅游很有信心。”

        仙居县杨砩头村汤归湖民宿

        去年1月21日,汤归湖民宿试营业,在本村招收20多名员工,带动周边村民就业百余人。“以前也没固定的工作,就是去镇里打打零工。”30岁的冯赛男是邻近的林下村人,2022年6月入职的她目前月收入四千元左右,“在这里上班离家近,照顾孩子比较方便。”

        如今的杨砩头村俨然成了人们休闲度假、赏景垂钓、品农家菜、体验民宿的“后花园”,去年的杨梅节、五一小长假、十一黄金周,这里每天都能接待一两百名游客。“汤归湖共富工坊集成旅游+餐饮+民宿的经营模式,预计每年可收租30多万元,再加上年底分红五六十万元,能为村集体增收近百万元。”说起杨砩头村的前景,村支部书记杨辉充满期待,他说,接下来村里将全面盘活、串联乡村旅游资源,在周边建设卡丁车跑道、游泳馆等娱乐设施,在八卦田里种植彩色水稻,并规划建设两公里游步道,进一步擦亮杨砩头村汤归湖旅游金名片,提升村游客日接待量,实现村集体经济大幅增收。

        杨砩头村农文旅产业破圈发展的背后,是下各镇深挖自然山水禀赋和产业人文资源,并以直播电商赋能产业链,探索形成以“流量”带动“能量”的共富新模式。

        在仙居县下各镇中车智造产业园新农人电商“共富工坊”里直播的主播

        离杨砩头村不远的下各镇中车智造产业园,新农人电商共富工坊里经常开展助农直播。电商进村、直播助农俨然成为了新时代助力农村产业提质增效、农民生活富裕富足的共富新路径。去年12月12日,2022世界直播电商大会在杭州召开,大会公布了浙江省首批百家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典型案例,仙居县新农人电商共富工坊入选。

        新农人电商共富工坊目前共开设3个直播间,每天至少开设2场“云上直播”,每场带动小梳妆台等产品销售500余件。该工坊培育了“红色村播”“带货书记”“农民主播”等本土“新农人”,成为下各镇农产品、工艺礼品销售的一大助力。

        与此同时,电商创业培训也成了热门课程。“我们针对一些购买了直播设备的农户开展售后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农特产品,提升他们的增收能力。”今年40岁的翁紫嘉2018年入行,目前已是电商部的项目经理,“我们公司为102名本地年轻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以90后和00后为主,现在主播的月工资基本都在一万元以上。”

        仙居县下各镇中车智造产业园内新农人电商共富工坊内忙碌的员工

        近年来,下各镇坚持以党建联建引领共富纽带,通过“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串点连线成面打造共富联合体。目前,全镇统筹片区资源要素,按照“一坊一品”建设15家共富工坊,激活乡村振兴“共富细胞”。

        数据显示,下各镇共富工坊目前已入驻企业6家,年产值3500余万元,订单金额3400余万元,发放工资总额708万元,吸纳农村就业人数292人,带动低收入农户群体22人,人均增收3800元,拉动村集体年均增收70万元。

        “半亿”乡贤,让三门山村变乐园

        2022年是卢为欢回三门亭旁的第二年。

        他当过兵,走遍了浙江各个大小乡镇,哪里建设好、哪里建设差,都看在眼里。带着多年打拼攒下的4600多万元,他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创办了台州琴溪旅游开发公司。

        记者初见卢为欢时,他正在芹溪村天门峡翡翠谷探索乐园的旋转塔下搅拌油漆,一件暗色的夹克衫,俨然一副农村工人的模样,很难将他与一家千万级企业的创始人身份联系在一起。

        三门县芹溪村

        1982年,卢为欢出生于三门亭旁芹溪村。该村位于亭旁镇西南方向,三面环山,毗邻佃石水库,村中房屋沿溪而建,有良田400亩、林地1万亩,作为曾经的中共临三县委驻地,也被誉为“三门的西柏坡”。2017至2020年,芹溪村先后投资1500万元用于中共临三县委驻地旧址修缮,以及火炬广场的新建等,形成红色文化和山水资源相融合的乡村旅游基础框架,同时,为打破现有资源游客面的局限性,芹溪村两委干部一起谋划,多管齐下争取项目资金,吸引乡贤投资游乐设施,增强景区可玩性。

        2021年,在芹溪村集体、村民支持下,卢为欢牵头建设以“乡村慢生活+山地户外”为主题,集山水观光、红色研学、山地探险于一体的天门峡翡翠谷探索乐园项目。项目创新探索“一期乡贤投资+二期村民入股”的股份制,前两年村里免费提供场地,卢为欢全资建设乐园;第3至7年每年交村里5万元;第8至15年村集体占股25%;第16至20年占股49%;20年后景区归村集体所有。此外,停车场、旅游观光车等收入都归村集体。同年4月,项目开工。

        2022年5月,投资5000万元的天门峡翡翠谷探索乐园正式对外营业,小火车、飞天魔毯,30米高的旋转塔等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

        三门县芹溪村天门峡翡翠谷探索乐园的新西兰滑板车项目

        天气晴好,卢绍海带着他的两匹小矮马在草坪上散步。卢绍海曾经在宁波一家模具厂上班,和女儿一年难得一见。乐园开业后,他辞去宁波的工作,到乐园就职,并在卢为欢的建议下买了两匹小矮马供游客骑行拍照,拍照收入归其个人所有,“一个月4000左右,骑马10分钟30元,收入和以前差不多,主要照顾孩子和父母方便了。”卢绍海说,离家近了,女儿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

        “我以前在早餐店里做包子,做了20多年了,每天早上3点半起床,月工资也就两三千元。”今年57岁的蔡秀红家住在亭旁镇,得知乐园开始招工,马上报了名,“我现在在彩虹大道检票,月工资4000元,还不累。”像蔡阿姨一样的村民还有30多人,年龄在30岁-50岁之间,人均月薪3500元,大家在家门口就富了口袋。

        在三门县芹溪村天门峡翡翠谷探索乐园就业的村民正在粉刷游乐设施

        芹溪村总人口1300多人,常住人口以老人居多,天门峡翡翠谷探索乐园的建设不仅为村里带来了游客,也带动周边50多名村民就业。

        “芹溪村以前是个空心村,现在节假日人流量很多,去年国庆假期每天都有5000多人过来旅游。”村书记卢永军介绍,“从5月1日开业至今村集体收入增加了400多万元,以前一年的村集体收入也就50万元左右。”

        以红色为底色,建设让村民在村口就能赚到钱的共富工坊,三门县亭旁镇坚持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不断探索共同富裕新载体。

        通过“红飘带”党建联建,将有红色基因、红色产业的村子串联起来,为各联盟村量身定制共富产业,推动形成各具特色、互促共进的“多元工坊”发展模式。“为构建长效持续的工坊体系,我们根据需求建设共富工坊,因人而异、因需设岗。建设共富工坊服务中心,向村民提供菜单式工坊岗位以供选择,并统一安排就业。村民也可以将需求反馈给村党支部书记,并由村党支部书记提供到服务中心。”亭旁镇党委书记奚捷介绍,目前全镇已建成各类工坊15家,市级示范共富工坊2家,带动就业430人,实现年人均收入增长2.5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