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微金改的“台州经验” | |||||||||||||
|
|||||||||||||
支持小微企业提质升级,建成省认定小微企业园126个; 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2016年至2021年,台州市新增上市公司31家,总数达65家,其中A股上市61家; 创新小微企业“线上+线下”融资对接机制,推出大量线上融资产品,发布信贷产品758个,线上融资总额1968.24亿元…… 截至2021年末,条条数据有力佐证,一个基于台州实践,具有强烈台州辨识度的小微金融“台州模式”,在全国开始闪耀—— 2015年12月,国务院确定台州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 2021年12月16日,2021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台州召开。 2021年,小微金改“台州模式”在全国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上作经验介绍。国家发改委两次点赞小微金融“台州模式”、台州“抵息券”等工作;台州入选《国家发改委关于推广地方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典型做法(72法)》的29个做法中,台州金融破解企业融资难做法占10个…… 在实践中探索小微金改的新路,台州正从国家级小微金改“试验区”向“示范区”加速迈进。 “小微金改全国看浙江、浙江看台州。”市金融办党组书记、主任胡新民说,台州已初步创造了有中国特色、可持续、可复制的“政府有为、竞争有度、信用有价、联动有效”的小微普惠金融“四有”经验。 1、首创一平台 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束缚着中小微企业的良性发展,其背后的深层问题便是银企信息不对称。如何助企破局?台州首创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构建数字化征信体系,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 平台有效汇集了30多个部门118大类4000多细项,73万余家市场主体4.23亿条信用信息,免费提供银行使用,使贷前调查成本从户均20小时、400元左右降低为零,被央行领导称为小微征信服务的“台州模式”。 浙江双眼井酒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酒类生产制造的小微企业。近年来,订单逐步增多,企业亟待流动资金补充。 当得知企业有融资需求时,浙江泰隆商业银行通过台州市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查询,主动上门提供融资服务。因企业经营效益较好,仅两天就收到200万元流动贷款资金,年利率低至4.35%。 “真是解决了资金周转的燃眉之急。”企业主说。平台打破信息壁垒,通过“信息共享”实现智能化、线上化的贷款调查,助力银行提升小微金融服务,为无数小微企业打开了“便捷融资”之门。 2020年9月,台州市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作为浙江省首批创新试点单位和全国唯一一个上链的地方政府性平台,纳入长三角征信链试点,台州23万多家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上链,实现在长三角更大范围内的数据共享。 2、首创一基金 “多亏有信保基金的支持,公司这几年发展迅速。”台州旭升卫浴有限公司负责人罗华奋说,和众多中小企业一样,从家庭小作坊到国家高新企业,得益于市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的保驾护航。 近年来,台州首创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构建地方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破解企业增信难问题。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 采取“政府出资为主、银行捐资为辅”的方式,设立中国大陆首个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基金年担保费率不超过0.75%,且不附加收取额外费用或增加第三方担保。针对政府重点支持的行业与项目,推出“500精英企业”“创业贷款”“农户贷款”等众多免费、低费专项担保产品。 构建上下共建模式。以国家、省、市共建方式,开展信保基金扩容,将基金规模从5亿元扩至11.7亿元。2020年11月,台州在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首批投资入股的地级市基金综合考评中获第一,获国、省两级财政1.6亿增资。 服务规模全国领先。截至2021年,基金近12亿基金规模,在保余额149.91亿元,放大倍数12.21倍;累计服务企业3.56万家,承保616.15亿元,平均费率仅0.68%,累计代偿率0.59%,服务规模居全国地级市政府性担保机构前列。台州信保基金已被推广复制到国内10余个地区,其实践经验也被国家担保基金多次借鉴,已经成为全国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典范。 3、创新五大机制 近年来,台州持续优化政企银联动金融生态,通过制度创新,紧盯企业最忧、最急、最需的问题,努力将试验区不断升格—— 创新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机制,构建无形资产质押体系,破解小微企业抵押物不足问题。2015年,台州在全国率先开展商标质押融资地方试点,2016年6月国家工商总局在台州召开经验交流会,推广台州经验和做法。至2021年末,全市累计办理商标质押权登记3084件,办理量占全国1/3、连续7年居全国首位。 构建小法人银行“伙伴式”金融服务机制,“深耕小微、精准供给”有机结合,破解银企对接不精准问题。20家地方法人银行不断创新微贷技术,形成“小法人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两小”特色金融服务,独特的微贷技术满足小微企业多元化、特色化、差异化融资需求。 打造持续向好的地方金融生态运行机制,“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同频共振,破解政银联动不协同问题。率先实施“政银联通”工程,将涉及工商企业登记、社保就业登记、不动产抵押登记等领域 173 个事项接入全市450家银行窗口一站式代办,实现“政府少投入、银行增客源、群众得实惠”三方共赢。 畅通上下联动、直补惠企帮扶机制,“财政补贴、银行让利”同向发力,破解降本减负落实不快问题。在省内首发总规模1亿元的“抵息券”,市县两级财政与12家地方法人银行按1比1出资,用于受困小微企业抵扣贷款利息,已发放“抵息券”10270万元,惠及企业27135家,涉及贷款392亿元。 优化全方位、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衔接服务机制,“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同步提升,破解银企资金来源难问题。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和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机遇,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推动企业“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市做强”,为企业提质升级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至2021年末,全市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发行主动性负债、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7955.57亿元。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