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市财政局在全市数字化改革汇报会上作典型发言
        发布日期:2022-10-10 10:06来源:市财政局浏览次数:次

        市局在全市数字化改革汇报会上作典型发言.JPG

        近日,省委改革办、省数改督察组来台州督察数字化改革工作,在全市数字化改革汇报会上,市财政局局长陈玲萍首个作《高效推进“浙里报账”贯通落地 努力交出财政数改高分答卷 》典型发言。本次会议由市委办主办,主题是贯彻全省数字化改革推进会精神,督察了解台州数字化改革总体情况,查看重点应用谋划建设情况和有关台账。市财政局作为省数字化政府改革应用——“浙里办票”+“浙里报账”应用工作先进单位作典型汇报。

        今年以来,台州财政部门以行政事业单位报销“零次跑”、疫情防控“零接触”为目标,大力推进“浙里报账”贯通落地工作,我市成为全省第一个市、县、乡三级全贯通,行政事业单位全覆盖的地级市,全市用户数和市本级报销笔数排名全省第一。台州财政部门的做法有以下三点。

        一、不厌其烦做细最小“颗粒度”。“浙里报账”得以推广的前提,是解决了最小“颗粒度”的细分问题。一是细致确定配置事项。我们根据规定的10项基本配置,细分出433个子项进行数据采集。二是精准获取基础数据。向全市1880家单位获取了100万条数据,向全市365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_365bet在线娱乐_365be是啥事业单位人员采集了178.9万条数据。三是科学匹配数据信息。比对了单位类型近万条、组织机构代码证与纳税识别号近4千条、个人公务卡信息67万条、预算指标37.6万条,确保了所有数据精准匹配。

        二是尽心尽力服务最大“公约数”。从传统的财务报销转向“浙里报账”,需要提升理念和转变能力。一是树立“愿意使用”的理念。通过编发工作实操指南、开展72次远程培训,面向全市1880家单位开展理念宣讲和业务辅导,使2万多名经办人员了解了“浙里报账”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有效引导理念和习惯转变。二是培训“善于使用”的能力。全市以宣讲答疑和实地演示相结合形式,走进所有预算单位开展上门服务,并组建了22个工作群,在工作日随时开展线上答疑,单个群最高日答疑量达500多条。三是营造“不得不用”的导向。我们运用考核手段要求各单位上线“浙里报账”,并在市级单位财政资金安全检查中,重点检查“浙里报”上线情况,形成有效倒逼。

        三、步调一致凝聚最强“执行力”。“浙里报账”之所以能较快实现全市域推广,关键在于全市一盘棋强势推进。一是目标领先有奔头。我们围绕打造全省“浙里报账”应用标杆地区的目标,制定了全市性的推广应用计划,市县一体联动,按照试点、扩面、扩场景等3个节点,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二是应用率先成领头。“浙里报账”的高频率使用,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市大数据局将“浙里报”在“浙政钉”里开通全员可见,并在“浙政钉”数字政府专区里将“浙里报”设为首个模块。三是考核争先促进头。我们针对“浙里报”分别被列入省、市年度考核范畴,坚持季度工作研判和日常业务指导,并协同大数据局对全市及市本级的应用情况进行晾晒,对应用偏少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催促,确保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以上三方面工作有力推进了“浙里报账”在台州的积极试点、全面贯通和扩面提质,有效实现了财务报销流程再造、效率提升、风险防范的整体智治效应。

        (编辑:陈维荣)